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494)
报纸(2657)
学位论文(185)
图书(105)
会议论文(70)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17)
历史名人 (3555)
文化溯源 (13)
红色文化 (10)
才乡教育 (7)
地方风物 (5)
宗教集要 (4)
按年份分组
2014(737)
2011(581)
2009(593)
2008(611)
2007(428)
2006(292)
2004(183)
2001(89)
1999(132)
1996(83)
按来源分组
其它(324)
戏曲研究(95)
中国戏剧(78)
抚州师专学报(43)
剧本(24)
文献(21)
南国红豆(20)
外语与外语教学(12)
中国文哲研究通讯(7)
度假旅游(1)
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牡丹亭》译本研究
作者:付瑛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造性  文学翻译  哲学阐释学  接受美学 
描述:不仅仅是简单地语言转换,而需要译者发挥其创造性,运用各种变通手段来转换原文。本文作者提倡译者在翻译中发挥其创造性,并希望从理论到实践对此问题作系统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文学翻译的特点,以此引出译者创造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接着又从两个理论高度探讨了译者的创造性,即阐释学理论和接受美学理论。在阐释学理论中,作者突出强调了阐释者的"前理解",阐释的过程就是阐释者和原文本"对话"的过程;在接受美学理论中,作者引用了意义的"不确定"和"文本空白"这两个基本观点。文本意义的实现有多种可能性,不同读者有不同的理解,同时,译者作为一种特殊的读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填补文本的"空白",基于上述理论基础,译者就能在文学翻译中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作者通过介绍创造性的定义及特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创造性的本质就在于"新意"。如果译文没有任何"新意",也就不能称之为"创造"了,那么复译的价值就更不复存在。作者同时强调了灵感思维在译者发挥创造性时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指出灵感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练,这对译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丰富的百科知识、扎实的汉语功底、敏锐的洞察力等等。在这些要求当中,作者再次强调了译者洞察力的重要性,因为它为译文是否能经受住时间和空间的考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作者在文章结尾部分重申了文学翻译中译者创造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于本文提出的几个新观点,如创造性的本质在于"新意"和译者的"灵感",作者认为可以从更高、更新的角度来研究译者的创造性即心理学的角度。
论舞台艺术的生产与传播:以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为例
作者:石岩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舞台艺术  创意生产  立体传播  整合营销传播  院团管理 
描述:,阐释并总结了青春版《牡丹亭》“尊重传统、利用现代”的创作经验。青春版《牡丹亭》由华人文学家白先勇策划并集合两岸三地专业力量,对传统昆曲艺术进行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创意生产,其创意出发点是尊重汤显祖原作
从互文性角度谈异化翻译策略:兼评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
作者:王巧宁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能力  互文能力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牡丹亭  牡丹亭  互文性理论  互文性理论 
描述:本文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作者对全文内容共分四章作以具体阐述。 第一部分是对互文性和翻译策略的理论探讨。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理论基础和实际需要。第二章中,概述了互文性理论及翻译策略。 第二部分是作者所选译本的个案分析。第三章里,作者首
互文性与翻译:从互文性视角评析《牡丹亭》两个英译本
作者:李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性  互文性  翻译  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置身于翻译实践中,结合《牡丹亭》的两个译本(汪榕培译和Cyril Brich译)及《牡丹亭》原文本自身特点,借用Norman Fairclough的“显性互文性”及“成构互文性”两大分类,从引用、戏拟
姹紫嫣红随类赋彩 赏心乐事情采自凝:以《牡丹亭》英译为例看
作者:朱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戏剧翻译  戏剧翻译  台词唱词译本  台词唱词译本  字幕译本  字幕译本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描述:一般可分为用于文本阅读和用于剧场演出两大类。本文在此基础上将剧场演出译本细分为演员台词唱词译本和剧场演出字幕译本,并探讨了各类译本应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 本文以中国古典戏剧《牡丹亭》英译为例,从戏曲唱词
昆曲“五旦”演唱技巧对民族声乐的启示:以《牡丹亭·游园》为例
作者:肖园花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五旦  五旦  演唱技巧  演唱技巧  民族声乐  民族声乐  借鉴  借鉴 
描述:和舞台表演等方面都对民族声乐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牡丹亭·游园》一折,是折子戏在昆曲舞台的典范,几百年来,一直活跃在舞台,受到众多旦行名角的青睐和重视,是昆曲旦行演员的必学戏目,也是每个初学昆曲
对比研究《牡丹亭》两个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关联理论视角
作者:常聪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联理论  文化负载词  牡丹亭  翻译观 
描述:对比研究《牡丹亭》两个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关联理论视角
论韦努蒂的翻译思想:以汪榕培《牡丹亭》英译为个案
作者:曹华径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韦努蒂翻译思想  韦努蒂翻译思想  异化  异化  归化  归化  翻译中的文化处理  翻译中的文化处理  汪榕培之英译版《牡丹亭  汪榕培之英译版《牡丹亭 
描述:明显文化差异背景中的翻译实践里的运用。汤显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汤剧也被看作为中国古典戏剧的代表。牡丹亭是带有浓厚的中国古典文化的一出戏剧,与主流文化相比它的地位属于弱势,在西方鲜有中国戏剧代表作的翻译
对比研究《牡丹亭》两个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关联理论视角
作者:常聪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联理论  文化负载词  牡丹亭  翻译  比较 
描述:视角对比《牡丹亭》两个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本文试图找到最佳关联的翻译。本文的正文主要包括四章。第一章回顾了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包括对关联理论的研究、《牡丹亭》翻译的研究以及文化负载词的研究
文本类型和语境观视角下的诗词翻译:以《牡丹亭》下场诗英译为例
作者:刘庚玉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文本类型  文本类型  语境  语境  下场诗  下场诗  比较  比较 
描述:,1994年由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个是大连外国语学院的汪榕培教授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随着中国文化艺术在海外的传播、人们向传统文化的回归以及戏曲艺术的复兴,近年来对《牡丹亭》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