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7276)
报纸
(629)
学位论文
(173)
图书
(150)
会议论文
(3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247)
地方文献
(8)
宗教集要
(4)
文化溯源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1
(492)
2010
(493)
2006
(320)
2004
(220)
2002
(228)
1996
(220)
1979
(38)
1956
(7)
1954
(2)
1934
(14)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
(72)
历史教学
(17)
史学集刊
(8)
辽海出版社
(4)
中华书局
(2)
小学生导刊(中年级)
(2)
今日中国出版社
(2)
清华周刊
(2)
山西古籍出版社
(1)
中国医疗保险
(1)
相关搜索词
古典散文
北宋
白居易
城镇职工
王安石
墙角
青苗法
大地主
地方官
南京市
太学生
天才论
《乌江亭》
《题齐安驿》
古代文学
三皈依
古诗
答司马谏议书
妻子
两面派
历史风云
基本观点
力量
兴亡之感
作者
唐宋八大家
唐人
地主阶级
地位
首页
>
根据【检索词:王安石与北宋小地主阶级解放运动】搜索到相关结果
173
条
杨时批判新法新学研究
作者:
康东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杨时
批判
王安石
新法
新学
描述:
”、 保甲法是“重困于民”、科举制度改革给文人带来的是“不知所止”。 第三章将考察杨时对新学思想的批判。杨时反对
王安石
将“义”、“利”混淆的理财思想,指出
王安石
的理财思想是重“利”轻“义”,是纯粹为“利
两宋孟学研究
作者:
周淑萍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孟子
孟学
王安石
张载
朱熹
描述:
宋时期孟子的升格运动中,有四种力量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这就是柳开、宋初三先生为代表等宋初学人、
王安石
为代表的新学家、程朱为代表的理学家、宋代帝王。宋初学人紧承韩愈进一步肯定了孟子道统传人的地位,理学家
《诗经新义》研究
作者:
张洁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诗经新义》
基本框架
《诗序》
诗学价值观
描述:
努力揭示出《诗经新义》的内在体例与诗学价值观,并从中挖掘出《诗义》对宋代的深刻影响,因此,命名为《<诗经新义>研究》。通过对《诗经新义》训释特点和训释体例的研究,尝试将蕴涵其中的
王安石
荆公学派老子思想探微
作者:
刘湘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荆公学派
王安石
老子思想
援老入儒
影响
描述:
环境、儒释道融合的时代思潮、儒学振兴的现实要求。并总结出荆公学派老子思想的两个主要特点:援老入儒以复兴儒学、经世致用为变法服务。同时介绍了荆公学派老子思想与新学的关系。第二章论述了
王安石
老子思想
从新旧党争论苏东坡的从政生涯
作者:
吴秀蓉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熙宁变法
新旧党争
王安石
司马光
苏东坡
描述:
,以論述東坡之政治思想與態度,以及隨之而至的遭遇為主。
第三章為〈新黨改革與蘇東坡的從政生涯〉。第一節蘇東坡與新黨之淵源,由蘇東坡與新黨領袖
王安石
政治思想之異同,彼此之交往及與新黨大將章惇之交情
“至诚恻怛”与“任理无情”:
王安石
政治哲学思想的内在张力
作者:
郭萍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至诚恻怛
至诚恻怛
任理无情
任理无情
政治哲学
政治哲学
张力
张力
描述:
巨大的张力。
王安石
以兼取儒道的立场提出其政治理论,并最终以自然天道作为最高宪纲,这虽遭到理学家的批判,但也为理学发展提供了一个思想背景,且对后世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成为宋学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初探——以“
王安石
变法”一课为例
作者:
杨枫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课程
新课程
高中历史教科书
高中历史教科书
描述: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初探——以“
王安石
变法”一课为例
宋神宗与熙丰变法
作者:
崔英超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神宗
王安石
熙丰变法
主宰作用
变法派
反变法派
描述:
视野、多角度,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宋神宗与熙丰变法的联系,从而充分肯定了他在变法中的主宰作用。 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论述了
北宋
时期的社会危机和变法思潮的兴起。第二部分,分两个阶段论述
荆公新学及其兴替
作者:
王书华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荆公新学
朔学
洛学
蜀学
道德性命
宋元学案
王安石
描述:
乃至诋毁,根本未给其以应有的学术地位。有着宋元学术史之称的《宋元学案》本是以...
试论苏轼的仁政爱民思想及其实践
作者:
张慧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轼
爱民
仁政
实践
王安石
变法
描述:
理念,以爱民、重民、护民为使命,将为民谋福祉作为其施政的出发点。苏轼全面分析
北宋
的社会局势,提出了一系列利国利民,“革除旧弊”的改革主张,希望通过改革建立君、臣、民相亲的和谐社会。然而苏轼仁政爱民
首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