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戏曲与女性情爱教育——以汤显祖《牡丹亭》为考察中心
-
作者:谢拥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清戏曲 女性教育 情爱教育 戏曲教育 《牡丹亭》
-
描述:代女性文学艺术教育的研究,以及中国古代和现代女性教育的研究,也有助于拓宽戏曲...
-
多重肉身─《牡丹亭》杜丽娘的女体论述
-
作者:韩巧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湯顯祖 杜丽娘 杜麗娘 梅洛庞蒂 梅洛龐蒂 身体 身體 知觉 知覺
-
描述:的必然過程。本研究則欲重新回顧湯顯祖「情至論」的觀點,以現象學家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1908–1961)的知覺身體理論架構起論文的主要脈絡,論述杜麗娘杜麗娘在夢裡
-
汤显祖《牡丹亭》和蒙特威尔第《奥菲欧》的比较研究
-
作者:毕益芳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蒙特威尔第 《牡丹亭》 《奥菲欧》 对比研究
-
描述:第(1567—1643)是同时代中西戏剧领域的大家,他们的剧作《牡丹亭》和《奥菲欧》是中国戏曲艺术和欧洲歌剧艺术的领军之作。《牡丹亭》属于明代传奇作品,其题材来源于民间口头传承的故事传说《杜丽娘暮色
-
从互文性角度谈异化翻译策略:兼评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
-
作者:王巧宁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能力 互文能力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牡丹亭》 《牡丹亭》 互文性理论 互文性理论
-
描述:本文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作者对全文内容共分四章作以具体阐述。 第一部分是对互文性和翻译策略的理论探讨。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理论基础和实际需要。第二章中,概述了互文性理论及翻译策略。 第二部分是作者所选译本的个案分析。第三章里,作者首
-
互文性与翻译:从互文性视角评析《牡丹亭》两个英译本
-
作者:李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性 互文性 翻译 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置身于翻译实践中,结合《牡丹亭》的两个译本(汪榕培译和Cyril Brich译)及《牡丹亭》原文本自身特点,借用Norman Fairclough的“显性互文性”及“成构互文性”两大分类,从引用、戏拟
-
昆曲“五旦”演唱技巧对民族声乐的启示:以《牡丹亭·游园》为例
-
作者:肖园花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五旦 五旦 演唱技巧 演唱技巧 民族声乐 民族声乐 借鉴 借鉴
-
描述:,是最能体现昆曲“委婉细腻、流丽悠远”水磨调特征的行当之一,而且所有昆曲的演唱技巧几乎都完备与五旦之中。“五旦”不仅具有昆曲唱腔的一般特征,更有其独特的发音用嗓特点,如唱念吐字、发音用嗓、润腔装饰、曲情表达
-
对比研究《牡丹亭》两个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关联理论视角
-
作者:常聪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联理论 文化负载词 《牡丹亭》 翻译观
-
描述:对比研究《牡丹亭》两个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关联理论视角
-
论韦努蒂的翻译思想:以汪榕培《牡丹亭》英译为个案
-
作者:曹华径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韦努蒂翻译思想 韦努蒂翻译思想 异化 异化 归化 归化 翻译中的文化处理 翻译中的文化处理 汪榕培之英译版《牡丹亭》 汪榕培之英译版《牡丹亭》
-
描述:以及文化侵略,以“异化”的翻译方法来抵抗目标语文化的价值观。本文的研究动机主要是韦努蒂的翻译理论在翻译领域的贡献与不足。并且结合汪榕培英译版的牡丹亭为个案,指出韦努蒂的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尤其是带有
-
对比研究《牡丹亭》两个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关联理论视角
-
作者:常聪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联理论 文化负载词 《牡丹亭》 翻译 比较
-
描述:视角对比《牡丹亭》两个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本文试图找到最佳关联的翻译。本文的正文主要包括四章。第一章回顾了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包括对关联理论的研究、《牡丹亭》翻译的研究以及文化负载词的研究
-
文本类型和语境观视角下的诗词翻译:以《牡丹亭》下场诗英译为例
-
作者:刘庚玉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文本类型 文本类型 语境 语境 下场诗 下场诗 比较 比较
-
描述:,1994年由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个是大连外国语学院的汪榕培教授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随着中国文化艺术在海外的传播、人们向传统文化的回归以及戏曲艺术的复兴,近年来对《牡丹亭》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