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牡丹亭》英语译本对比研究
-
作者:许方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 对等
-
描述:的心理价值取向。作为一部中国传统戏剧,《牡丹亭》一百多年来一直为西方文化界所关注,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座重要桥梁,其主要表现方式,一为昆曲在国外的公演,一为《牡丹亭》戏剧文本译介。昆曲《牡丹亭》公演
-
从翻译美学的视角看白之《牡丹亭》唱词英译美的再现
-
作者:吴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唱词 《牡丹亭》唱词 英译 英译 美的再现 美的再现 翻译美学 翻译美学
-
描述:深远。尤其对于《牡丹亭》唱词这一极美的文学语言进行分析和研究,翻译美学提供了合适的视角,因为中国古典戏曲文学的本质是审美。原文中的美通过哪些审美品质表现出来,译者如何展现原文中审美品质,使译入语读者
-
《牡丹亭》伯奇译本与汪译本中隐喻的对比研究
-
作者:高韵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隐喻 翻译 翻译策略 《牡丹事》
-
描述:其隐喻翻译更是难以找到定量翻译研究的先例。 本文基于纽马克对隐喻翻译的分类方法对《牡丹亭》中伯奇译本和汪译本的隐喻翻译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建立平行语料库,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对比了
-
中西悲剧审美差异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比较研究
-
作者:高翠花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悲剧 审美差异
-
描述:许多方面有着众多相似之处,诠释着人类共同美好情感;同时也存在着差异,折射出中西文化在诸多方面的不同。 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研究《牡丹亭》和《罗米欧与朱丽叶》的学者众多,在这些学者和专家当中,更多人
-
论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对传统昆曲的革新与发展
-
作者:祁鹏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昆曲现状 昆曲现状 青春版 青春版 《牡丹亭》 《牡丹亭》 革新 革新
-
描述:和非物质遗产。 由于种种原因,古老的昆曲在今天这个娱乐手段多样化的时代丧失了时尚性和大部分娱乐功能,离当代人、尤其是年青人的审美需求越走越远。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一经首演便大获成功。以白先勇
-
从互文性理论谈《牡丹亭》中互文符号的翻译
-
作者:林雪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性 互文性 翻译研究 翻译研究 互文符号 互文符号 文本 文本
-
描述:作为分析工具来分析中国古典文学,以《牡丹亭》作 为论文的研究对象。作者认为中国古典文学具有共同之处,即富 含大量的文学典故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学引用,根据互文性理论中 互文符号的阐释,这些引用被视为镶嵌
-
昆曲《牡丹亭》英文译本对比研究:从处理文化限定词策略的角度
-
作者:孙小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昆曲《牡丹亭》英文译本对比研究:从处理文化限定词策略的角度
-
试论文学翻译中的陌生化:以《牡丹亭》的两个译本为例
-
作者:黄莹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陌生化 陌生化 《牡丹亭》 《牡丹亭》 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 异国情调 异国情调 异化 异化
-
描述:,给读者带来新奇的感受。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一部文情并茂的不朽剧作,代表着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高峰,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牡丹亭》这样一部具有丰富中国文化色彩的古典文学名著
-
试论古典戏剧的功能主义翻译:以《牡丹亭》为例
-
作者:黄采苹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 目的论 目的论 中国古典戏剧 中国古典戏剧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多元化 多元化
-
描述:翻译法;有针对舞台演出所需的字幕翻译法,即交替使用归化和异化的方法,同时考虑字幕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性。再次,为论证自己的假设之正确性,作者以汪榕培、白芝和许渊冲、许明的《牡丹亭》英译本为实例
-
视角和声音转变对文本情感建构的影响:《牡丹亭》英译研究
-
作者:洪斌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叙事方式 英译文本 文学翻译
-
描述:视角和声音转变对文本情感建构的影响:《牡丹亭》英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