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玄注“古文”新证
-
作者:范常喜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郑玄注 《周礼》“故书” 《仪礼》“古文” 出土文献 新证
-
描述:用字习惯用隶书写成的本子。接下来,我们还对研究者在利用这些“古文”材料时出现的一些疏失作了例举。第二章是对《周礼》郑注“古文”的新证。通过新证可知,《周礼》郑注“故书”同《仪礼》郑注“古文”相类似,也当是指《周礼》的较早版本而言,而且这种版本也当是汉人用当时隶书写成的本子。此外,我们还在本章中对《周礼》郑注中“书”、“古书”以及“古文”等相关“古文”材料作了梳理。其中“书”当为杜子春、郑司农所见的传抄本,可以将其大体归入“故书”之类;“古书”所指当为郑玄当时所见,较早时期抄写的书籍里面的用字而言;“古文”只是就郑玄当时所处时代相对较早而已,与后世常用的“古今字”概念中的“古”大致相当,但与《周礼》“故书”以及《仪礼》“古文”则不相同。第三章是对《周礼》“古字”的新证。通过与出土材料的合证可知,从整体上来看,《周礼》“古字”确实来源较早,若就其主体来说,与西周至战国晚期用字相合者为多。这从一个侧面也为《周礼》成书于西周和战国的观点增添了一项旁证。第四章是对《礼记》、《论语》、《毛诗》郑注中的散见“古文”材料的新证。通过新证可知,这些“古文”材料既不同于《仪礼》“古文”,也不同于《周礼》“故书”,而与《周礼》郑注中所说的“古字”的所指相近,均是指“古今字”的“古”而言,亦即距离郑玄较早的用字。通过对郑玄注中“古文”材料的全面梳理,尤其是在与当前所见出土材料的合证过程中,我们对其中能基本确定时代层次的“古文”进行了定位,得出的结论是:郑玄注中的“古文”材料,除了《周礼》“古字”之外,与秦汉时用字习惯相合者为多,所以郑玄注中的“古文”材料对于传抄古文的研究只能提供某种程度上的借鉴,很难将其完整地纳入战国文字研究的范围。附录部分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就所接触出土简帛材料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所作的若干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