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2)
报纸(1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2)
按年份分组
2014(7)
2013(3)
2012(3)
2011(2)
2009(3)
2008(2)
2007(1)
2003(2)
2002(1)
2000(3)
按来源分组
中医文献杂志(2)
深圳商报(1)
健身科学(1)
北方牧业(1)
教育艺术(1)
绿叶(1)
健康报(1)
中华医史杂志(1)
老人世界(1)
东方食疗与保健(1)
论十月妊娠食疗胎教法
作者:张依秋  来源:东方食疗与保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妊娠期间  教法  食疗  育龄妇女  物质基础  中华民族  《周礼》  受精卵 
描述:十月妊娠是育龄妇女的特殊生活阶段,从肉眼看不到的受精卵到发育成3~3.5kg重的活生生的小娃儿,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营养则是这一变化的物质基础,是决定胎儿生命力的重要环节。纵观中华民族发展史,历史最长的周王朝,素有
食醋中的保健与养生
作者:随杰  来源:老人世界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食醋  养生  保健  《周礼》  西周时期  齐民要术  古汉字  酿造 
描述:谈到醋,很多人都爱吃,因为醋不但可以增加食物味道使人胃口大开,而且还有保健、养生及美容的功效。我国醋史源远流长,西周时期的《周礼》中已有关于酿造醋的记载,所以说醋的酿造至少也有2480多年的历史。醋
《周礼》饮食寒温理论初探
作者:陈晓迪  来源:中华医史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饮食养生  食疗 
描述:考虑到个人的体质因素而有所调整。[著者文摘]
《花药园记》简介
作者:张倩 牛淑平  来源:中医文献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徐春甫  花药园记  保健  观赏植物  庭院经济 
描述:《花药园记》是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中的一章,介绍了30多种易栽植的常用家庭花草植物。本文就这些花药本草既有药用保健功能,又有观赏价值,融庭院经济与养生保健于一体的特色作一简介,认为花类植物
四季风与人体保健
作者:晓夫  来源:绿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体保健  精神病人  水平方向  大风  气候特点  支气管炎  医疗气象  过渡季节  王安石  天气特点 
描述: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王安石的这首诗把春季的气候特点描写得惟妙惟肖。医疗气象研究表明,每年的3~5月份,是精神病复发率极高的时候,约占全年70%以上,特别是在油菜花飘香的4月份达到高峰,故民间有“油菜黄,痴子忙”的说法。这主要是由于精神病人对气温、气压、温度、气流等的变化高度敏感。尤其是多变的大风更是
老年保健五宜
作者:关耳  来源:教育艺术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年保健  老年人  毛泽东  老年痴呆症  自我保健  郭沫若  心态调整  王安石  长寿之道  “孤独” 
描述:老年保健五宜
从五行生克谈保健重点
作者:杨斌  来源:北方牧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五行生克  变化幅度  冬季  春季  呼吸道  阳虚证  王安石  子午流注  消化道  中医 
描述:是生长,适于耕耘播种。但实际上春天也是一年中天气变化幅度最大的时期,是乍暖还寒、冷暖骤变的时期。"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王安石曾用这首诗描述春天的多变。
养生保健的五大难点
作者:隋丰年  来源:健身科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养生保健  五大难题  保健养生  难点  三国时期  身心健康  明代医家  健康长寿  徐春甫  嵇康 
描述:“养生保健有五难”是三国时期著名保健养生学家嵇康的观点,而明代医家徐春甫也在《古今医统大全·总论养生篇》中提出过养生者所面临的五大难题。保健的根本,就是要驱除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而这五点正是制约
百合食疗:润肺清火补虚羸
作者:王祥初  来源:烹调知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百合  食疗保健  润肺  王安石  银耳  食物本草  补虚  益气养阴  罗汉果  清火 
描述:百合自古供食用,名医陶弘景曾说:(百合)人亦蒸食之。宋王安石《百合诗》:冥搜到百合,真使重当肉。明汪颖《食物本草》:百合新者可蒸可煮,和肉更佳,干者作粉
用《周礼》食疗思想解读“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作者:谢敬 曹亭  来源:中医文献杂志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常得中医  六经  周礼  食疗思想 
描述:方方面面,包括对《内经》、《汉书·艺文志》成书过程.由此,依据“六经”文献对于用药的态度,特别是《周礼》中的食疗思想,对解读“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大有裨益.此千年古谚之大意,非言医可废除,而是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