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38)
报纸(51)
会议论文(12)
学位论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95)
宗教集要 (7)
地方风物 (3)
红色文化 (1)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4(35)
2013(16)
2012(11)
2011(18)
1999(6)
1998(5)
1994(7)
1987(8)
1986(3)
1983(2)
按来源分组
温州晚报(2)
当代矿工(1)
金华日报(1)
晶报(1)
决策咨询(1)
温州商报(1)
温州日报(1)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中国典籍与文化(1)
广东史志(1)
履存史之职.行教化之能:关于地方志服务社会的思考
作者:刘珂  来源:广东史志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服务社会  地方志  教化    存史  中国政治  中华民族  周礼 
描述:中解释为“说四方久远之事,以告王观博古所识”。
考古料中的东周旗帜
作者:王厚宇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古资料  《周礼》  考古发掘  羽状物  东周时期  悬挂式  军事活动  铜器铭文  说文通训定声  《史记·淮阴侯列传》 
描述:考古料中的东周旗帜
北宋的循原则及其普遍作用
作者:邓小南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前期  吏部  官僚制度  铨选制度  北宋时期  王安石  亲民  资治通鉴  转运使  州县官 
描述:,即依递迁、按资排辈,这种升迁原则在我国封建官僚制度史上曾长期发生作用。唐代中叶,体现这一原则的条格——《循资格》正式颁行;北宋时期,循原则极大地膨胀起来,成为铨选制度中窒息人材的重要原因。
淮北市城建节的十条途径
作者:苏廷海  来源:决策咨询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淮北市    指挥人员  淮北矿务局  相山  民立  常规情况  主街  材料节约潜力  大马路 
描述:安徽淮北市城市建设,近一年多来超过常规情况下10多年的速度:改建了四条大马路;相山公园建成了人工湖;改造了市区主街道;完成了火车站站前大型雕塑;日前,人民立交桥又开通使用……省委书记卢荣景考察了淮北的四路建设后称赞:“数量
谁来这种病
作者:齐奋优  来源:当代矿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领工资  吴炳新  经营机制  腐败现象  机会均等  管理方式  竞争上岗  公平竞争  优化组合  祖传秘方 
描述:住在一栋楼里的几位邻居,那天坐在一起抱怨,说的是他们车间的主任,身体本来很好,平时活蹦乱跳,可是一到工人领工资的日子,他就有“病”,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疼。根据“病情”需要,主任有时在家吃“药”,有时还得住院“打针”。 按照常理,工人领工资是件喜事,做领导的应该高兴,就是不高
实行"零库存"供应是增产减的一项有效措施
作者:齐长春  来源:财会通讯(综合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零库存  储备资金占用  有效措施  供应工作  新路子  流动资金管理  储备定额  材料库存    实行 
描述:新路子.多年来搞物资供应工作的同志由于片面强调保证生产,主导思想是有备无患,宽打窄用,不分缓急,不论什么品种,凡是材料目录上有的都要有储备,因而储备资金有增无减.最近两年他们搞了储备定额,实行资金下库,改善和加强流动资金管理,并深刻地认识
唐伯虎题诗尿闭
作者:潘春华  来源: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伯虎  中医药  牡丹亭  小儿  三笑  书法  绘画  传说  偏方  风流 
描述:说起唐伯虎,可谓妇孺皆知。"唐伯虎点秋香"、"三笑"、"三约牡丹亭"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然而,人们更多知道的是他"风流才子"的一面,如传说他不仅才华横溢,擅长书法与绘画,而且还熟谙偏方,通晓中医药之道。一次,唐伯虎应邀去赴四大
陆九渊荆及其思考
作者:杨小光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社会危机  荆门之政  哲学理念  六字诀  发明本心  历史环境  指导思想  《宋史》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描述:在860年前的南宋时期,江西省金溪县的青田村有一个男孩呱呱坠地,他的名字叫陆九渊,后来成为那个时期和集理学之大成的哲学家朱熹并峙的思想霸主,左右着时代的精神取向。陆九渊一生创造的哲学思想体系高标独帜,他提出的“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沈括
作者:华红安  来源:陕西水利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地形测量  《梦溪笔谈》  兴修水利  盐碱地  国家安定  重点项目  地形模型  沉积的淤泥  水利法 
描述:民。反对派却极力反对,其主要理由是:汴河一旦疏通,建筑淤田,一定要淹没许多庄稼和房屋,许多还是风水宝地,而新筑淤田却贫瘠,可能引发事端,危及国家安定。
”义说解
作者:牛敬德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王念孙  三国志  《晏子春秋》  《读书杂志》  银雀山汉墓竹简  《广雅疏证》  《汉语大词典》  睡虎地秦墓竹简  王安石 
描述:”,古水名。《说文·水部》曰:“,水。出东莱曲城阳丘山,南入海,从水,台声。”治水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上游即今山西、河北境内的桑干河。下游东流入渤海。 “”古写作“乿”,义为治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