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壎诗学思想初探
-
作者:张红 饶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壎 诗学 宗唐得古 折衷唐宋
-
描述:元代诗学主潮为“举世宗唐”,江西诗论家却是其中颇为特殊的一支,他们上承江西统系,探索唐、宋诗之渊承,成为“宗唐得古”思潮下较温和的“折衷唐宋”派,刘壎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刘壎的诗学思想有两大关键
-
论汤显祖的诗学观与晚明曲学批评
-
作者:黄振林 李雪萍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诗学 晚明曲学 传奇批评
-
描述:集中体现了汤显祖诗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即倡导"意趣神色"的诗学本质观,讲求"字句转声"的曲学声律观,和追寻"率性而已"的诗学实践观。
-
千帆诗学一斑
-
作者:舒芜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程千帆 诗学 古籍出版 诗论 相结合 出版社 王安石诗 山西人 王维诗 文学理论
-
描述:去年年底,差不多同时,出版了程千帆教授两部诗学著作:一为《被开拓的诗世界》,是专门研究杜诗的,程千帆、莫砺锋、张宏生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一为《程千帆诗论选集》,张伯伟编,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
前后七子的诗学祈向
-
作者:陈文新 来源:文学前沿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前后七子 李梦阳 王世贞 诗学 前七子 王阳明 道德理想主义 胡应麟 何景明 茶陵派
-
描述:害、民害、庄场饥民之害)、六渐(匮之渐、盗之渐、坏名器之渐、弛法令之禁、方术蛊惑之渐、贵戚骄恣之渐),最后直指皇后之弟张鹤龄"招纳无赖,罔利贼民,势如翼虎。"因这封疏,他被逮下狱,但他一点儿也不后悔。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六载:"李献吉为户部郎,以上书极论寿宁侯(即张鹤龄)事下狱,赖上恩得免。一夕醉遇侯于大市
-
胡应麟的“用事”观及其在古代诗学中的价值
-
作者:姚永辉 马强才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诗学 价值 用事 用事观
-
描述:胡应麟的用事论是其诗学主张中最有价值者之一。他可能是古代第一个具体论述诗歌需要用事的人。他认为诗歌要用事的原因是:一,用事可以表现诗人才华;二,某些体裁的诗歌必须用事;三,是诗歌的重要表达手段与表现
-
红学与诗学——读书漫谈十九则
-
作者:朱贺 正苍山 来源: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诗学 贾宝玉 红学 毛泽东 薛姨妈 荣国府 《卜算子·咏梅》 薛宝钗 王安石
-
描述:红学研究,事无巨细.大处入手,自然是大手笔,博大精深,叹为观止;小处掘金,亦有"曲径通幽"之境界,插柳成阴,水滴石穿,红楼之成,岂能缺一砖一瓦!
-
论元代中期奎章阁的设立对元代诗学品格形成的先导作用
-
作者:郭鹏 来源:文学评论丛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奎章阁 元代诗文 虞集 诗学 文士 群体性 时代背景 京师 马祖常 西北少数民族
-
描述:习得以改变,并因西北少数民族诗人的加入,终于融合汇通,形成了元代诗文的基本风貌。可以说,元代中期京师诗坛以其群体性诗学活动实现了诗风的融汇,在消长中荡涤了原先的地域隔阂,在新的大一统时代背景下,形
-
由诗学戏
-
作者:龚维英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形式 汤显祖 戏剧家 五彩缤纷 戏剧性 艺术形象 莎士比亚 大视野 叙事诗 关汉卿
-
描述:戏剧家应当有广泛的爱好,扩大视野,这对创造艺术形象是有益的。在五彩缤纷的文艺园地中,诗与戏剧的关系格外密切。莎士比亚就写得一手好诗;关汉卿、王实甫的散曲,汤显祖、孔尚任和洪昇的诗词无不驰名诗坛。诗,特别是叙事诗,很多可以演绎成戏剧。所以,英国名作家司蒂文生说:“戏剧是行为的诗”。
-
论包恢的诗歌理论及其理学底蕴
-
作者:石明庆 王素丽 来源: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包恢 诗学 心学 理学 陆学
-
描述:包恢提倡自然淡泊的诗歌审美风格和境界,主张天籁自鸣的创作态度,这需要诗人的渐修和顿悟。包恢诗学思想的这些观点是建立在他的心学为主,并综合朱陆的理学思想基础上的。在这个意义上,他成为宋代理学思潮对诗学
-
杜诗学论纲
-
作者:胡可先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钱注杜诗》 杜诗学 《杜诗详注》 《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 杜甫诗 《九家集注杜诗》 目录学 工部 王安石 王洙
-
描述:杜诗学论纲胡可先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堪称安史之乱中唐代社会的画卷,奠定了我国古代以时事入诗的诗史精神,因此,“诗史”这一称号,为历代评论家所公认。从思想内容方面看,杜诗反映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