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礼》双音节名物词词源义探求举隅
-
作者:刘兴均 来源: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合成名物词 结构类型 词源义
-
描述:义的凝固及其命名之由
-
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人格魅力
-
作者:王春玺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改革家素质 义 人格魅力 名节
-
描述:道德节操,对现代的改革者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
李觏的义利观及其历史影响
-
作者:周小花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义 义 利 利 王道 王道 霸道 霸道 礼 礼
-
描述:李觏认为义和利是可以统一的 ,提出言利求欲 ,只要符合“礼”的规定 ,是利于人生 ,合乎人情的。在统治方式上 ,李觏一反儒法两家将王道、霸道截然对立的做法 ,坚持王霸并用。李觏的学说对后来的学者产
-
王骥德《曲律》与诗学传统
-
作者:解玉峰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骥德 诗学传统 曲律 沧浪诗话 曲学 诗学批评 诗教传统 词源 严羽 牡丹亭
-
描述:诗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曲。词为诗余,曲为词余。今之词曲,即古之乐府(王骥德《曲律·杂论下》)。自觉地将词曲纳入到诗的传统之下,这不仅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也多少反映了词曲创作的实际,因为词曲家们本身也是诗人。
-
谈词话
-
作者:宛敏灏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词话丛编 宋诗话 欧阳修 词学史 李清照 词源 王安石 评论 论词 北宋
-
描述:》亦称北宋诗话惟欧阳、司马光及(刘)放三家为最古,并指出“刘攽《中山诗话》、欧阳修《六一诗话》又体兼说部”为诗文评五例之一而次于《文心雕龙》、《诗品》等之后。对于词则《词曲部》立《词话之属》一目,首列王灼《碧鸡漫志》。
-
诗“六义”新论
-
作者:李健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诗序》 《诗经》 六义 表现手法 《周礼》 “兴” 逻辑内涵 文学创作 儒家教化 十五国风
-
描述: 诗“六义”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考察一下学术界的探讨,无外乎以下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六义”乃“六体”,是六种乐歌的种类;另一种观点则是著名的经纬体用之说,认为风、雅、颂是“体”(或经),赋、比、兴
-
“卒”义辨
-
作者:王炎 来源: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语文课本 高级中学 解释 参考书 尔雅 死亡 注释 浮图
-
描述:“卒”为:“古指大夫死亡及年老寿终。后为死亡的通称。”把“卒”释为“死或死后”,直接说明了慧褒
-
四方风新义
-
作者:饶宗颐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骨文 新义 卜辞 定点 基本的 东方 说文 立春日 周礼 音律
-
描述:人立于天地之中,对自然界物象的观察,最基本的是方向的辨认。因为空间的区划是人的周遭最重要的定点,《周礼》一书在开端便说:“辨方正位”,“以为民极”,方位的确定是人民活动的指针。人类对于四方(Four quarters)之观念产生甚早、华夏
-
人日疏义
-
作者:尚民杰 来源:文博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习俗 《荆楚岁时记》 《事物纪原》 对应关系 登高诗 《周礼》 古文献 宗教意义 民俗活动 排列顺序
-
描述:《荆楚岁时记》云:“按董勋问礼俗日: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故而,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簿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七日贴人于帐.”明人周婴撰《巵林》谈及人曰云:“论曰:唐乔品、韩愈皆
-
“治”义说解
-
作者:牛敬德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王念孙 三国志 《晏子春秋》 《读书杂志》 银雀山汉墓竹简 《广雅疏证》 《汉语大词典》 睡虎地秦墓竹简 王安石
-
描述: “治”,古水名。《说文·水部》曰:“治,水。出东莱曲城阳丘山,南入海,从水,台声。”治水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上游即今山西、河北境内的桑干河。下游东流入渤海。 “治”古写作“乿”,义为治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