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夹带——古代考场作弊的见证
-
作者:凌波 来源:东南文化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场 见证 口囊 蝇头 南京博物院 衣里 兴人 应试人 号房 吴炳
-
描述:定,其用意正是防止有人在(?)席上抄写经文或由供应茶水的人私传经义。另外,现在国内还保存着一件宋代人写满经文的圆领布上衣,上衣里外密密麻麻抄着文字,字迹很小,仅肩部一处,就有27行之多,应试人的用心良苦可见一斑了.在南京博物院收藏品中,有一种被称
-
应是“延伸”不是“沿伸”
-
作者:顾秀华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海岸线变迁 《新民晚报》 见证
-
描述:《新民晚报》1995年11月15日第11版《浦东第一树》中有一段话:“它是浦东海岸线变迁的见证,它看着浦东逐渐变大,海岸线向远处沿伸。”这里的“沿伸”似应是“延伸”。
-
古戟断想
-
作者:孟威 陈勤奋 来源:写作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血迹 中华历史 中学 华夏民族 思想 炎黄子孙 长江 黄河 见证 黄鹤
-
描述: 这是一只有着岁月的古戟,历史的风云是它深沉而又苍茫的脸。我想,在逐鹿中原的背后,定有驰骋沙场时雪亮的锋芒,马蹄下的尸横遍野;问鼎中原的侧影,是凯旋而归时尊贵的殊荣,圣殿上的对洒论英雄。南征北战的历史血迹,称雄争霸的今古苍穹,在它身边风起云涌,戎马生涯是它生命的永恒,
-
南京
-
作者:江雪 来源:诗选刊(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京 城市生活 江南 所在城市 南通 黄鹤 见证 沉寂 威力 分配
-
描述:1.你在所在的城市生活了多少年?1986年,我由南通分配至南京工作,22年黄鹤一去杳然沉寂,而纷繁遭遇,恍然如昨。在这里,我成为时间威力凶猛的见证者。一方面,它有如化雨春风般地吹拂着,
-
月无眠
-
作者:陈伯强 来源:广西烟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期待 相约 琴声 兴奋 见证 透过 王安石 洞庭湖 刘禹锡 探测器
-
描述:不知不觉间走到马年正月,在一个幽静的夜晚,听一曲琴声飘渺欢愉的清韵,抛开尘世杂思,与月相约。今夜,我无眠,月无眠。长这么大,我还没有像现在这般,独自一人静静地在月下尽情遐思,这令我兴奋不已。然而,我还是期待到了,那轮皎洁无比的皓月早已偷偷爬上
-
同宗文化见证异族艺术的对话
-
作者:陈晓军 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沙恭达罗》 《牡丹亭》 审美情趣
-
描述:《沙恭达罗》与《牡丹亭》两部作品是东方剧坛经典,受同宗文化的影响,二者在题材、主题和结构处理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由于具体的文化个性差异和审美情趣的不同,二者在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
澳门当代戏剧的历史见证——《澳门戏剧过眼录》序言
-
作者:谢柏梁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文化 戏剧家 当代戏剧 汤显祖 澳门 戏剧活动 剧评家 香港 戏剧文学 杜丽娘
-
描述:至今尚未完
-
同宗文化见证 异族艺术的对话:谈《沙恭达罗》与《牡丹亭》之
-
作者:陈晓军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沙恭达罗》 《牡丹亭》 审美情趣
-
描述:《沙恭达罗》与《牡丹亭》两部作品是东方剧坛经典,受同宗文化的影响,二者在题材、主题和结构处理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由于具体的文化个性差异和审美情趣的不同,二者在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
同宗文化见证异族艺术的对话—一读《沙恭达罗》与《牡丹亭》之
-
作者:陈晓军 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沙恭达罗》 《沙恭达罗》 《牡丹亭》 《牡丹亭》 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
-
描述:《沙恭达罗>与《牡丹亭》两部作品是东方剧坛经典,受同宗文化的影响,二者在题材、主题和结构处理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由于具体的文化个性差异和审美情趣的不同,二者在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
同宗文化见证 异族艺术的对话:谈《沙恭达罗》与《牡丹亭》之
-
作者:陈晓军 来源: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沙恭达罗》 《牡丹亭》 审美情趣
-
描述:《沙恭达罗》与《牡丹亭》两部作品是东方剧坛经典,受同宗文化的影响,二者在题材、主题和结构处理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由于具体的文化个性差异和审美情趣的不同,二者在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