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319)
期刊文章(4377)
会议论文(78)
学位论文(3)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770)
地方文献 (10)
按年份分组
2014(5455)
2013(198)
2012(254)
2002(135)
2001(158)
1999(109)
1998(100)
1996(106)
1983(62)
1980(24)
按来源分组
其它(71)
文学报(10)
蒲松龄研究(8)
北京晚报(6)
中华合作时报(4)
上海戏剧(3)
语文知识(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1)
船山学刊(1)
蒲松龄应是回族人
作者:白崇人  来源:北京晚报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蒲松龄应是回族人
蒲松龄的人性观:在会家伦理和自然人性之间
作者:周秋良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伦理  自然人性  蒲松龄  人性观  《聊斋》  人性假设  《牡丹亭》  《西厢记》  《红楼梦》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描述:在《聊斋》中,蒲氏是徘徊在儒家伦理和自然人性之间。他既赞美纯污的自然人性,但又以为人性有恶,好用儒家伦理对人性进行规约和框定。他觉得,在儒家伦理和自然人性间走中庸之道,呆能是人性美的一种最高境界。
蒲松龄造像——浅谈《寒灯夜话》的风格和立意
作者:蒋星煜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蒲松龄  创作方法  聊斋志异  作品  汤显祖  艺术形象  民间故事  戏剧  关汉卿  小说家 
描述:有的并摄制成了电影。这些戏,都是取材当时一般的民间故事或传说。另外还
个体生命的勃兴与超越——由《聊斋》看蒲松龄的个体生命意识
作者:张莉莉  来源:蒲松龄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蒲松龄  个体生命  《聊斋》  知己之情  鲁公女  生命活力  孙子楚  《文心雕龙·知音》  主体价值  汤显祖 
描述:个体生命的勃兴与超越——由《聊斋》看蒲松龄的个体生命意识
再谈疑案“莫须有”:“莫须有”应是“恐怕有”
作者:张贵民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莫须有  应是  恐怕有 
描述:景,充分考虑语义流变,动态分析前因后果,认为“莫须有”一词的初始含义应是“恐怕有”,同时对“岳飞之死”整个事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应是姓成名名
作者:左其璋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人物指称  称名  语文知识  主要人物  亲属关系  理由  蒲松龄  语素  简称 
描述:王培明在《是姓成名名,还是以成为名?》(以下简称王文,见《语文知识》1994年第4期)一文中认为:《促织》一文的主要人物“成名”不是“姓成名名”,应是“以成为名”的意思。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现就王文
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柱石——论邓小平理论对中华文化的承传
作者:宁新昌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是  应是  实践  性理  理性 
描述:重视“性理”,而忽视理性的缺陷
“是”和“不是”:卢西安·哥德曼悲剧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作者:刘芳  来源: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悲剧辩证法  应是  所是  悲剧  希望  历史  结构  政治  方法 
描述:论。作为一个悲剧辩证法家,尽管"不是"常常萦绕心中,但是,哥德曼总是坚持说"是",努力实现"应是和所是、悲剧和希望、历史和结构、政治和方法"的辩证统一。
说文学作品中的“鬼”——兼评陈树荣的《鬼姐》
作者:连枝 詹世烺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古代文学  艺术成就  唐人传奇  蒲松龄  文学作品  清代小说  牡丹亭  小说月报  主要原因 
描述:在此书作者蒲松龄笔下,写了不少成功的孤鬼形象,那种“刻镂物情,曲尽世态”,“各出其情,状无所隐”(蒲立德《聊斋志异序》)的艺术成就,是此书具有历时不衰的引人魅力、久为人们所喜爱的主要原因。这些事实
王士祯评点《聊斋志异》条目补证
作者:王清平  来源:蒲松龄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王士祯  蒲松龄  袁世硕  抄本  批语  王渔洋  小猎犬  《牡丹亭》  手稿 
描述:上分条写下”,蒲松龄为了尊重王氏,“再亲笔把它分别抄录在原稿上面,每则都冠以‘阮亭曰’一语,成为原稿的组成部分之一”(《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1998年《蒲松龄研究》第一期发表了署名万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