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0)
期刊文章(3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2)
地方文献 (6)
才乡教育 (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9)
2013(6)
2012(5)
2010(5)
2006(3)
2001(1)
2000(2)
1995(3)
1986(2)
1955(1)
按来源分组
阅读与鉴赏(高中版)(2)
派出所工作(1)
文史哲(1)
武汉晚报(1)
蜀学(1)
中州今古(1)
读书杂志(1)
山西青年(1)
泰州晚报(1)
装饰(1)
百年回眸 世纪展望——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百年历程的回顾与
作者:   来源:装饰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美术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美术教育  世纪展望  百年历程  图画手工  李瑞清  徐悲鸿  美术系  艺术教育 
描述:国近现代美术事业的发展历史同步,在这里执教的师长以及从这里毕业的学生中,
民国儿的传承
作者:丁歌  来源:山西青年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工作人员  民国  昆曲  牡丹亭  台湾  观众  古典文化  半小时  学生 
描述:昆曲《牡丹亭》在杭州公演。演出前半小时,检票口排起长长队伍,年轻观众陈汛排于队中,他看到一群工作人员簇拥着一位矍铄的"高个",款款走向剧场。经过长队时,"高个"停住脚步,排在了队尾。已经绕开队伍走入剧场的工作人员,扭头发觉"高个"在排队,尴尬地笑着折回陪同一起排。人群中后来认出,"高个"就是白先勇。
查陆
作者:黄裳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庄氏史案  二十年  列名  康熙  告密者  出版家  纪事本末  著作  周亮工  稿本 
描述:三百二十年前的康熙初叶曾经掀起过一件著名的大狱——"庄氏史案".一部私家刻行的明史著作被告密者挟嫌向皇帝告发了,接下去就是查抄、捉人、杀头.被处极刑的一共有七十多个.出版家、列名参校者,刻工印工订工送板人,买书人和卖书人,连同他们的亲属朋友,一个也逃不掉.这是一个严厉的信号,不久,规模庞大的文字
蒙城清燕堂和苏舜
作者:熊克岐  来源:中州今古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舜  蒙城县  “清”  宋仁宗  欧阳修  王安石  清正廉明  文学家  知县  惠山寺 
描述:是公余宾客燕谈的清静地方。其实不尽然 ,它蕴含着很深的意思。这从他写的诗文所表明的忧国忧民、嫉恶如仇、远大的抱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中可以找到。苏舜的诗中 ,“清”、“燕”二字比比皆是 ,如“薄俗盈虚
与史郎中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作者:李白  来源:阅读与鉴赏(高中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与史郎中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与史郎中听黄鹤楼上吹笛
作者:李白  来源:阅读与鉴赏(高中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鹤楼  梅花  贾谊  郎中  作者  去国怀乡  诗歌  李白  夜郎  唐诗 
描述: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
论苏舜的“大君子”思想
作者:官性根  来源:蜀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君子  思想  政治地位  范仲淹  荀子  人才  道德  孔子  参知政事  王安石 
描述:时,荐其才,遂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
南宋初的汝为起义
作者:华山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5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汝为起义  农民起义  方腊起义  宋高宗  北宋  食货志  绍兴  政权  王安石  大地主 
描述:从开始到全部结束,就达两年半之久。在宋代的无数起义中,时间要算比较长的一次。起义地点是在福建,而福建是临安政府的後门,所以这一起义,直接威胁到南宋政权的背面。在内外夹攻中的南宋政权,曾在这一起义中看出了它的重大危机。在“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指导之下,南宋政
知府细断投毒案
作者:劳午 王维钢  来源:派出所工作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投毒案  知府  《岳阳楼记》  王安石  范仲淹  永济市  宰相  文官 
描述:北宋时名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脍炙人口.他的儿子纯仁后来也是著名的文官.做过当朝宰相.后因反对王安石.一度被贬出京。他在河中府(位于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任知府时,府衙发生过一起投毒案。
走出“牡丹亭”:苏舜近体诗中的语言转型
作者:倪博洋  来源: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舜  牡丹亭意象  语言转型  文学多元化 
描述:苏舜的诗歌通过副词的恰当使用、句子对偶的巧妙改变、援用散文手法入诗等方式,打破了唐诗以来意象浓密、句子定位模糊、诗篇精致繁复而难以使读者把握要领的局面,促成了宋诗的语言转型.这正与人们历来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