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22)
报纸(58)
学位论文(5)
会议论文(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85)
地方文献 (4)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2(10)
2011(17)
2010(13)
2005(7)
2002(7)
2001(1)
1998(3)
1988(2)
1985(2)
1982(8)
按来源分组
中国市场(2)
陇南日报(1)
森林与人类(1)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
地震(1)
咬文嚼字(1)
潍坊日报(1)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
江西医药(1)
双管支气管插管单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魏树华 车河龙 肖实 陈文波 涂盎然  来源:江西医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麻醉    双腔支气管导管  复张性肺水肿  通气 
描述:目的回顾分析66例双管插管单通气在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其中9例使用双腔管通气失败,改单腔管通气.57例均在双腔管单通气下完成麻醉.结果2例出现肺水肿,66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双腔
开胸术后复张性肺水肿的探讨
作者:刘洪 赵凤瑞 郭作文 刘德若 张银合 张伟  来源: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剖胸手术    萎陷  复张性肺水肿 
描述:张以及术后渐进性复张等措施来减低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率。
应是“灭
作者:陈迪中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奇龄  先知  苏轼  春江  西河  粗鲁  古汉语词  明末清初  天命  博览群书 
描述:"灭"的意思是言行草率、粗鲁。
水压致法的改进与应用
作者:李自强 刘建中 曹新玲 陈家庚  来源:地震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水压致  剪切破裂面  水平地应力  主应力  无震蠕动  地应力测量  大地震    张破裂  张性破裂 
描述: 水压致法测应力方法比较简单,又不需要弹性模量、抗张强度等岩石力学参数以及精密的电子传感仪器,故能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钻孔内任意深度的现场地应力测量。即使在不利的条件下,如富含水或高应力状态的区域
岩石室内的水压致研究
作者:颜玉定  来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水压致  围压  张性破裂  试件  岩石材料  破裂特征  岩石力学  声发射  破裂机制  孔压差 
描述:法与劈裂法所得的岩石抗拉强度基本一致,前者略高.(4)低围压条件下试件致时的孔压差(孔压减围压)随围压的升高而升高,当围压超过某一值后,它却随围压的升高而降低.(5)岩石水压致所需的环向正应力
在妇科临床上的意义
作者:华占福  来源: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陈自明  重要关系  生理关系  相傅之官  妇科临床  密切关系  产后  妇人  气虚 
描述: 五脏与妇科均有密切关系,唯独论述者很少。究竟与妇科有什么重要关系,现谈些个人看法。一、与妇科生理关系《素问·灵兰秘典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与心同居膈上,
折中爬起来又是另一番感受--访三株集团董事长吴炳新
作者:王艳  来源:中国市场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营销手段应该与第一次不同"  济南市山大北路77号,三株集团总部董事长办公室的墙上,醒目地挂着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画像.喜欢哲学、欣赏毛泽东军事思想并将其运用于企业的市场营销中--在吴炳新看来,这是自己一次创业曾经辉煌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折中爬起来,又是另一番感受”——访三株集团董事长吴炳新
作者:王艳  来源:中国市场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新  三株集团  董事长  一次创业  品牌的生命力  史玉柱  二次创业  中国市场  毛泽东军事思想  营销手段 
描述:容、稳健与自信,吴炳新的形象就这样在记者的视线中定格……
春与春文学
作者:马宾海  来源:森林与人类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春悲秋  《牡丹亭》  文学史  人面桃花  语录体散文  文化意蕴  文人  中学教育  夺胎换骨  唐诗选本 
描述:春与春文学马宾海受过中学教育的人都该记得这样一段文字,孔子和他最得意的四个学生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字点)坐在一起,各言其志,轮到曾皙时,他放下瑟站起来,从容地说出下面的话:暮春者,春服既成
仲永》浅析
作者:陈登亿  来源: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临川  书具  “之”  特权阶级  改官  公元  荆国  邑人  中小地主 
描述:观上也使人民得到一些好处。新法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等特权阶级的利益,他们坚决反对新法,排挤打击王安石。王安石最后被迫辞职,于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死在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