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0)
报纸(18)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0)
才乡教育 (6)
地方文献 (4)
按年份分组
2014(7)
2013(2)
2009(2)
2008(3)
2004(4)
1999(2)
1998(1)
1996(1)
1986(1)
1960(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
广西文史(1)
云南日报(1)
上海戏剧(1)
古典文学知识(1)
理论导刊(1)
安徽新戏(1)
出版史料(1)
海南日报(1)
东方翻译(1)
译人已乘黄鹤去 师长风范永流长:记国际知名口译理论家谢莱森
作者:胡玲 刘军平  来源:东方翻译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口译理论  理论家  翻译  国际  黄鹤  人生  师长  以色列 
描述:2012年11月10日,国际口译界的重要人物、以色列学者米瑞安姆·谢莱森格(Miriam Shlesinger)与世长辞。作为全球知名的翻译理论家,谢莱森格为口译理论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她的离世令
王益对我国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重大贡献
作者:王久安  来源:出版史料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图书发行体制改革  王益  出版事业  出版家  理论家 
描述:文章。现仅就图书发行工作方面,结合个人的亲身体会,谈谈王老在这方面的贡献。一、坚持正确方向,结合我国国情,制订改革方案80年代初,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图书品种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对图书数量的需要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新形势下,社会上出现了买书难、卖书难和出书难的“三难”现象,而且越来越严重。文化部出版局在1981年10月召集出版界代表,举行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座谈会,我被邀参加。会议由年过花甲的王益同志主持,他精神焕发地领导大家研究改革方案。这次改革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解决“三难”问题,达到货畅其流、书尽其用,使出版工作更好地贯彻“两为”方针,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要。会议一共开了二十多次,因为改革要冲破过去三十年计划经济的一套旧制度,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害关...
戏曲理论家凌廷堪
作者:赵荫滨  来源:安徽新戏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理论  凌廷堪  中国戏曲  《四库全书》  音乐理论  燕乐二十八调  清代中叶  徽州  发展史  《牡丹亭》 
描述:掉金银首饰供其读书,但由于积蓄日益耗尽,生活更为窘迫,廷堪只好辍学在家,不久去一家商店当“朝奉”,勉强维持生计。 廷堪有着强烈的上进心,不因环境困难而废读,而是一边做生意,一边攻研诗词文章,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朋友家里见到一本词综唐诗别裁集,爱如珍宝,带回家中日
党校报刊工作者应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作者:任登第  来源:理论导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党校报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理论工作  新编地方志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编辑部  抓问题  邓小平理论  “源”  毛泽东思想 
描述:值此《理论导刊》创刊20周年之际,谨向陕西省委党校的同志们和《导刊》编辑部的同行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祝《导刊》在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事业中作出新的贡献!我从事报刊工作将近50年,虽无多少建树,却有一些想法。就如何办好党校报刊来说...
明末文学理论家艾南英
作者:邹自振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理论  前后七子  唐宋派  汤显祖  桐城派  四大家  明末  陈子龙  八股文  唐顺之 
描述:明朝万历年间,江西抚州出了一批声贯海内的文学家,汤显祖、邱兆麟、帅机、祝徽为"前四大家",陈际泰、罗万藻、章世纯、艾南英为"后四大家"。后四家同出汤显祖门下,饱读诗文,博览经史,虽然官场上不
赞昆剧《牡丹亭》的舞台美术
作者:刘邦惠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舞台美术  上海昆剧团  表演艺术  杜丽娘  舞美设计  牡丹亭  观众  表现手法  天幕  民族特色 
描述:能有机会在四川观看上海昆剧团的演出,真使人高兴。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我除了认真欣赏昆剧的表演艺术外,对其舞台美术也留心观赏。《牡丹亭》的舞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多样性应是广西美术创作的特点
作者:邵伟尧  来源:广西文史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西  美术创作  艺术风格  民族文化  审美意识 
描述:看,壮族的服饰穿着,远不如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傣族、彝族、瑶族、苗族更有特色,广西的苗族、侗族、彝族的特点也不如贵州云南的苗族、彝族更有鲜明的特点。
灯下闲话
作者:孙青瑜  来源:西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闲话  中国绘画史  《泼墨仙人图》  中国传统文化  民国初年  外来文化  梁楷  理论家 
描述:寥寥无几。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原因是外来文化的进入,以及民国期的盲目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内容给复兴丢了。
《牡丹亭》和《合影楼》应该改编为连环画吗
作者:晓方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6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连环画  少年儿童  工农群众  杜丽娘  改编  出版工作者  出版社  美术  情节 
描述:连环画的读者对象是工农群众和少年儿童。拿什么东西给他们,任何一个出版工作者都要考虑这样的问题。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牡丹亭》和《合影楼》,看来似乎忽略了这一点。连环画《牡丹亭》是根据传统剧目《牡丹亭》改编的,全书完全照搬原剧的情节:杜丽娘梦中与一书生私
吟成意态在虚描:温庭筠词法一例
作者:艾岩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态  性格  仕女  美术  温庭筠词  审美  摄影师  利用人  艺术形象  王安石 
描述:中,当然是间接的。不过相对的来说,也有比较直接的地方。比如陆游的“古砚微凹聚墨多”,就和画家的静物写生相当;苏轼的“林缺湖光漏”就和大自然的美术摄影相当;杜甫《房兵曹胡马》的“竹批双耳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