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考试也应是快乐的
-
作者:庄永洲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 考试 小学 问题情境 主体精神 监考体制
-
描述:目前,小学语文考试的现状仍不容乐观:考试的内容过于重视语文知识的考查,没有从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出发来设计考试内容,仍沿袭传统的字、词、句、段、篇知识的抽样考查,缺乏创新意
-
“考试人生”素材指南
-
作者:鲍亚民 来源: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生轨迹 考试 议论文 辩证法 曾巩 唐宋八大家 每个人 记叙文 孙中山 托尔斯泰
-
描述:人生就是由一场场考试组成的。如果说人生的每一天就是人生轨迹上的一个点,那么,我们在面对这个点时也是像一场考试一样重视它。有时,做好一件事,走好一步路,可以成就人的一生;有时,做错一件事,走错一步路
-
三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学习能力自测
-
作者:刘雪梅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习能力 三年级 期末 综合 中国传媒 小学中年级 牡丹亭 高考 词语 句子
-
描述:三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学习能力自测
-
解读苏轼的两次制科考试
-
作者:周云容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制科 考试 宋仁宗 宋代 进士科 翰林学士 欧阳修 王安石 选拔
-
描述:参加制科考试,而且均入三等,这在宋代是极为特殊的。透过苏轼两次参加制科考试的特殊经历,我们将对宋代的制科考试有更
-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试题
-
作者:暂无 来源:历史学习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材料 英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士大夫 选择题 考试 皖南古村落 王安石 近代中国 婚姻自由
-
描述: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试题
-
特级教师谈语文教育:一味练习、考试,会浇灭学生热情
-
作者:王佳颖 靳晓燕 来源:辽宁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学生 学习资源 教学情境 中学特级教师 考试 阅读障碍 王安石 受教者 练习
-
描述:学情境中,教师不再只是个教书的人,在和学生的对话中也是一个受教者。如此的教学并没有完全消解
-
学生·考试
-
作者:刘幼宾 来源:少年月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举制度 义务教育 素质教 应试教育 书生 独木桥 教育情况 八股文 王安石 高考
-
描述:现在的学生,古时称书生,不像今天这样有年级之分,那时,书生们之间洋溢着阵阵墨香,以诗会友,文章结伴,学术气息十分浓厚。天下千万学子为的是同一目标, “十年寒窗无人晓,一朝成名天下闻。”
-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
作者:暂无 来源:初中生优秀作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观察事物 梅花 感觉 王安石 综合 个别特性 墙角 印象 翻译 出处
-
描述:[出处]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墙角里有数枝梅花,迎着严寒独自开放。远远地就知道它不是雪花,因为有幽微
-
学习应是七色阳光
-
作者:李伟 来源:安徽教育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师 学校 考试 作业 基础知识 成年人 课堂教学
-
描述:教师在怒气冲冲地训斥学生:你们到学校来干什么的?要玩就回家去,别来浪费时间。显然,他面对的是些贪玩、不用功的学生.这位好心的教师所说的话,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也许还有同感:是啊,学生来学校就是学习
-
宋代官员考试任用法初论
-
作者:苗书梅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官僚队伍 荫补 中国封建社会 科举考试制度 科举取士 熙宁 选官 恩荫 王安石变法 地主阶级
-
描述:有利于从更广泛的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