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吴炳《五种》创作技巧初探
作者:王艺陶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  五种  创作技巧 
描述:吴炳是晚明著名的剧作家,他的剧作篇幅不长,结构紧凑。其戏剧技巧一直备受推崇。吴炳的《五种》在安排人物的行动时使其紧紧围绕主题展开,大大减少了赘笔;在场面转换上,充分地运用了明场和暗场,将笔墨
吴炳《五种》剧人物试析
作者:车泫定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想人格  主体与客体  绿牡丹  爱情  吴炳剧作  汤显祖  主体和客体  生员  敌手  中土人 
描述:吴炳《五种》剧人物试析
论《五种》的艺术成就
作者:车文明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成就  牡丹亭  吴炳  传奇  中国戏曲  王骥德  李渔  张继  临川四梦  结构严谨 
描述:吴炳(1595—1648)是晚明著名戏曲家,所作传奇五种,《画中人》、《疗妒羹》、《绿牡丹》、《西园记》和《情邮记》,合称《五种》或《五种》。众所周知,传奇(特别是昆曲)创作到嘉靖、万
明月长留照短缨:议《五种》喜剧风格
作者:武文玉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五种  喜剧风格  吴炳  明代  剧本  戏剧思想  艺术特色  创作 
描述:外流行。受家庭环境影响,吴炳从小就热爱戏剧,尤其醉心于汤显祖《牡丹亭》所表现的那种饱含着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至情。
词与的分与合
作者:张宏生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辫体  明清之际  牡丹亭 
描述:现。王士旗本人在对《倚声初集》中所选录的作品进行评价时,也非常称赞词与《牡丹亭》所发生的种种联系。这说明,王士禛和他的同时代人,虽然具有辩体的迫切性,但长期的惯性和操作标准的不确定性,也就使得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因而提醒我们要进入文学史的过程中来进行讨论。
青春版《牡丹亭》“意象”的艺术功能
作者:邓斯博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青春版  青春版      意象  意象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在原著的基础上成功地发掘和创新花意象群,在人物塑造上以装点人物外形,更以描摹人物内心;在剧情建构上,该剧将渗透到情节主线,使重要关目之间形成勾连和呼应;在舞台上该剧以表现语言
词与的分与合:以明清之际词坛与《牡丹亭》的关系为例
作者:张宏生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辨体  辨体  明清之际  明清之际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现。王士禛本人在对《倚声初集》中所选录的作品进行评价时,也非常称赞词与《牡丹亭》所发生的种种联系。这说明,王士禛和他的同时代人,虽然具有辨体的迫切性,但长期的惯性和操作标准的不确定性,也就使得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因而提醒我们要进入文学史的过程中来进行讨论。
《吴炳与》出版发行
作者:忠文  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上海大学  临川派  浪漫色彩  戏剧家  作品  吴江派  出版发行  结构严谨  吴炳 
描述:,人们把他视为临川派中仅次于汤显祖的“第一人”,也由于他没
复吴炳真貌 使生辉——评戏曲专著《吴炳与
作者:哈九增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品  戏曲发展  剧作家  汤显祖  中国戏曲  吴炳  不同角度    花生  自相矛盾 
描述:。吴炳作品问世后即为世人看重,长期以来视为佳作,演出不辍。明末即有著名演员上演五种佳话,清初大
《藤话》摭谈
作者:齐森华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剧作家  戏曲批评  戏曲史  艺术成就  汤显祖  长生殿  艺术风格  作品    雷同化 
描述:们研究与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