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6)
期刊文章(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9)
地方文献 (4)
按年份分组
2014(3)
2013(1)
2012(5)
2011(7)
2010(1)
2009(1)
2006(1)
1999(1)
1995(1)
1987(1)
按来源分组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1)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1)
渤海早报(1)
太原日报(1)
今晚报(1)
学习时报(1)
松原日报(1)
中国妇女报(1)
抚州史志通讯(1)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1)
塑胶镜片加工中的几个问题:兼复东莞市陈道全同志问
作者:黎新章  来源: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眼镜  镜片  塑料镜片  工艺 
描述: 近几年来,国内塑胶镜片发展很快,制造厂家愈来愈多,据不完全统计,已有生产线22条,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西安、厦门等地。镜片品种规格齐全配套,质量日愈提高,产量与日俱增,市场活跃,前景看好。现根据东莞市陈道全同志提出的问题,结合具体情况,对塑胶镜片抛光及检测技术浅谈几点意见于后。
《崇仁县志》框架设计
作者:崇仁县志办  来源:抚州史志通讯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崇仁县志》框架设计
“大流亡”中一“亭”-昆剧《牡丹亭》在海外上演的文化框架
作者:寇致铭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美国  美国  演出  演出 
描述:《牡丹亭》在美国东西岸两地上演,显示了西方对中国高雅文化的全新接受,具有深刻的意义。
框架理论下看《牡丹亭》中文化意象翻译比较研究
作者:刘庚玉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  文化意象  文化意象  牡丹亭  牡丹亭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描述:略,对《牡丹亭》的两个译本中文化意象进行研究,比较不同译者对的文本内容理解以及文本中文化意象的处理上所表现出的不同见解和视角及其相应的翻译策略。
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发展沿革──“资源─体制”框架的可行性
作者:彭勃 金柱演  来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村社会  可行性分析  发展沿革  国家权力  经纪体制  经济资源  传统时代  国家政权  王安石变法  资源基础 
描述: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发展沿革──“资源─体制”框架的可行性
框架理论下看《牡丹亭》英译本研究:以人物重塑与情节处理为例
作者:刘庚玉  来源:海外英语(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  人物重塑  人物重塑  情节处理  情节处理  牡丹亭  牡丹亭  文本内容  文本内容 
描述:理念是:翻译不是词与词的配对,而是着眼整体、重造格式塔的过程.该文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对《牡丹亭》两个译本进行比较研究,看不同译者在不同的视角和见解下如何理解文本内容,重塑人物角色.
建构公共行政学的新框架——《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读后张铭
作者:暂无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建构公共行政学的新框架——《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读后张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