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流行歌曲想到京剧和民族文化
-
作者:王豫仙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流行歌曲 京剧 民族特色 汤显祖 文化工作 观众 昆曲 民族戏剧 有中国特色
-
描述:我是热爱京剧、昆曲的老观众、听众这一,久在高校执教,了解到文史专业的大学生竟不知元曲四大家及王实甫、汤显祖、洪昇、孔尚任为何人,声乐研究生不知四大声腔为何物,堪忧堪虑。文化塑造人的素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给文化工作带来新课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有相应的民族特色的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
-
“流行歌曲”的旋律审美标准应是“可听性”与“可唱性”的统一
-
作者:杨瑞庆 来源:音乐世界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可听性 流行歌曲 可唱性 审美标准 通俗歌曲 旋律 流行规律 广大群众 审美要求 编辑
-
描述: 称之谓“流行歌曲”就应是大范围流行起来的歌曲。由于这类歌曲通俗易唱,也有称之谓“通俗歌曲”的。歌曲的流行规律大多是先有音响,然后通过电台、电视台、盒带、唱片、屏幕反复播送,只要是符合群众的审美志趣
-
乔迁之忧
-
作者:吴双 来源:剧本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大年 幕后人 地毯 换鞋 新环境 求求你 小两口 新单元 思想工作 流行歌曲
-
描述:乔迁之忧方云大嫂,我想把这些金匾拉到乡里去开个现场会,你同意吗?桃妹行啊,行啊!(背白)我要到乡里买块真正的金匾送把纪委的同志。方云村长,你不怕吗?村长书记说了话,我还怕哪个?桃妹又来了。村长嘻嘻,这老毛病改起来还有点难哪。方云哈哈……大嫂,起车!村...
-
传统和时尚的“混搭”:戏歌联唱《风华嘉月》创作谈
-
作者:孙奕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台湾歌仔戏 戏歌 流行歌曲 江苏省 时尚 晚会 创作 昆曲 中秋 牡丹亭
-
描述:中秋,是一个在中华民族血脉中流淌千年的节日。早在唐代就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样令人赞叹的诗句。2010年中秋佳节的前夜,《共邀明月——"江苏台湾周"闭幕晚会》在苏州金鸡湖畔隆重举行,这是江苏和台湾经贸文化合作交流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一台氛围浓郁的中秋晚会。
-
张世铮昆剧专场书感
-
作者:陈朗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折子戏 《牡丹亭》 《长生殿》 穷途落魄 东坡剧院 剧目 人物性格 乾隆时期 流行歌曲
-
描述:张世铮昆剧专场书感陈朗本文图片摄影:俞成夫今年夏热,各地皆然,而杭州为甚。客居"天堂".日炙霞蒸.况味可知。8同中旬.雪雯忽来相告:杭州将举行"金秋曲会",有几个专场,内9月12日晚为张世铮昆曲老生专场,剧目为《烷沙记·寄子》、《贩马记·哭监》和《十...
-
谈戏曲舞台上的殉情女性形象
-
作者:张萍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舞台 杜丽娘 人物形象 爱情悲剧 中国戏曲 流行歌曲 汤显祖 女性形象 爱情故事 女子
-
描述: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可以使萍水相逢的青年男女一见倾心,甚至有人为情而生,为情而死。世界上的情痴比比皆是,仅以中国戏曲中的人物形象而论,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