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六经我"与"我六经"
作者:孙福万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有效学习  “六经我”  “我六经”  《陆九渊集·语录》  教育心理学 
描述:《陆九渊集·语录》中有这样一段话:“或问先生:何不著书?对曰:六经我!我六经!”自此之后,经过后人的不断阐释,“六经我”和“我六经”被当作两种不同的治学方式的象征,逐渐成了名言。
论“六经我,我六经”
作者:刘爱敏  来源:滨州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学  宋明理学  陆九渊  六经  六经 
描述:理”,只要“格心”便可知理,不必读经,更不必费心于经和考据。“六经我,我六经”这句话,不仅极具宋学特征,而且典型地反映了陆九渊心学思想指导下的治经态度和方法。弄懂这句话的涵义,不仅有助于
六经
作者:辛竹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经皆我注脚  托梁换柱  陆九渊  教条主义  思想史  明代  哥白尼  朱熹  儒家  辩论 
描述: 朱熹和陆九渊的辩论已过千年,至今人还不忘鹅湖之会.其实儒家成形是在汉代.宋代朱陆都是对汉唐注疏的教条主义"闹革命".朱以《四书》暗地托梁换柱.陆便公然说"六经皆我注脚".在思想史上几乎是哥白尼式的转换.经过元代大变化到明代,王
陆九渊“六经我,我六经”本义辨析
作者:刘化兵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经  六经”  陆九渊  孟子  本心 
描述:说特点的精确概括,同时也是对朱熹强调读书并传六经行为的否定。
王安石词札记
作者:吴宗海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词  钱钟书  《庄子》  菩萨蛮  宋词纪事  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  望江南  全宋词  无名氏 
描述:王安石词札记
法家诗歌选
作者:暂无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地主阶级  王安石  秦始皇  法家人物  变法  注释  屈原  刘禹锡  奴隶主贵族  柳宗元 
描述:屈原(一首)惜往日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而弗治。心纯庞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徵其然否。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信谗谀之溷浊兮,盛气志而过之。
“经·传··疏”小议
作者:赵汝成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秋左传  春秋公羊传  谷梁传  古代典籍  注释  封建时代  儒家    礼仪  周礼 
描述:笔者所说的“经”、“传”、“”、“疏”属于古代典籍,四者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是被儒家列为经典的著作。如《诗》、《书》、《易》、《周礼》、《礼仪》、《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
《梦溪笔谈全》选刊
作者:王骧  来源: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梦溪笔谈  二十四桥  扬州  翰林  东海县  职事  王安石  输官    吏人 
描述:陋,曾用数年时间试注全文,不敢自以为是。现择取其中尚未为别家过,或虽过而自认尚有新义发挥的若干条,先行披露,借以求正于万家。
《文选》旧辨正
作者:王华宝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选》  《史记索隐》    《文选考异》  《尚书·泰誓》  郑玄  汉书  《周礼正义》  《上林赋》  同义连用 
描述:《文选》旧辨正
王安石的《老子》探微
作者:尹志华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老子  理论特色 
描述:关于先王有尚贤之迹而无尚贤之心的说法,则试图调和儒、道两家在“尚贤”问题上的不同主张。他还提出“圣人无我”的说法,意图约束帝王的个人意志。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在阐述“天地不仁”、“圣人不仁”时,提出了“与时推移,与物运转”的思想,从而为他的变法主张作了理论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