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油气管道做“体检”的人--记清华大学电机系博士生导师黄松
-
作者:卢敏 李备 来源: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油气管道 清华大学电机系 博士生导师 黄松 大型储罐 生态环境破坏 海底输油管道 储运安全
-
描述: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油气资源主要借助管道以及大型储罐进行输送和存储,确保管道和储罐等油气储运设施的安全至关重要。地基变化、介质腐蚀、地质灾害、海流冲淘及意外事故等会损伤管道和储罐,必须对其及时检测
-
牵领黄鹤返故居
-
作者:康峰戟 来源:地火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鹤楼 洞箫 管道 故居 白云 九疑山 洞庭湖 输气站 截断阀 西陵峡
-
描述:~~
-
南海成因及其含油气盆地
-
作者:梁德华 刘宗惠 来源: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海成因 构造体系 新华夏系 气盆地 张性盆地 沉积盆地 早中新世 深海平原 张扭性盆地 构造形迹
-
描述:,其中南海系的张性和张扭性盆地以及新华夏系的压性盆地的含油气远景最好。
-
应用管道模式理论推测树冠叶面积
-
作者:R.H.aWring 孙成壁 来源:国外林业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叶面积分布 模式理论 树冠 横断面积 边材面积 美国黄松 管道模式 输导作用 针叶树种 胸高直径
-
描述:管道模式理论认为:单位叶量取决于树冠部位中具有输导作用的边材横断面的大小,而在树冠以下的主干部分,由于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不具备输导作用的组织(即心材),因此如欲利用这些部位来测定树叶,就必须先弄清
-
伸展褶皱作用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
作者:汪新文 来源:现代地质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伸展褶皱 正断层 形成机制 油气勘探 张性盆地
-
描述:衡褶皱、断层位移梯度褶皱、构造变换带褶皱、横向收缩褶皱、转换伸展褶皱等多种类型。伸展褶皱是伸展型盆地中最重要的油气圈闭构造,而且可以控制沉积相带的分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储集岩系,促进油气运移,并与
-
中国含油气盆地与石油地质理论进展
-
作者:胡见义 赵文智 窦立荣 来源:断块油气田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克拉通 张性盆地 印支运动 沉积速率 热解气 中生代 渤海湾盆地
-
描述:都在深入。古克拉通海相盆地近期在理论和勘探发现气田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天然气发展将会加速。
-
台北凹陷反转构造特征与油气关系浅析
-
作者:罗权生 来源:石油勘探与开发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台北凹陷 正断层 构造特征 油气聚集 张性盆地 正反转构造
-
描述:区域应力场的演变息息相关。构造反转期始于中、晓燕山运动时期,与凹陷内主力烃源岩(水西沟群油源岩)的排烃期匹配良好。燕山运动中、晚期始形成的二级构造带,多数具有正反转构造特征,对油气的聚集起着控制作用。
-
松辽盆地德惠凹陷局部构造成因与油气分布
-
作者:云金表 刘灵芝 姜贵周 罗笃清 李玉喜 来源: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德惠凹陷 局部构造 张性构造 构造转换带 扭性断层 油气藏
-
描述:形成的主要圈闭,德惠构造是早期正向构造转换带与后期扭动背斜的叠合部位,应是油气最为富集部位。
-
凯里虎庄背斜的构造特征及油气保存条件分析
-
作者:何丰胜 杜定全 来源: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凯里虎庄 构造层 构造圈闭 张性构造面
-
描述:凯里虎庄背斜具有独特的构造特征:即①在剖面上的不均匀性,从地表向下具有不同的构造层次,它们属于不同构造期的产物。②由于北东向的鱼洞—樟木树断层为晚古生代的同沉积断层,控制了断层两盘志留系的剥蚀和泥盆系的沉积,并使两盘构造产生了明显的差异。
-
塔北隆起张性构造带形成机制与油气关系
-
作者:刘学锋 时卫东 彭德堂 刘绍平 钟广法 来源:新疆石油地质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堑 断裂 褶皱 扭动构造体系 应力场
-
描述:利的构造部位,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