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瓷二枕
-
作者:田原 来源:书屋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陶瓷 聊斋志异 异史氏曰 汤显祖 太平广记 黄粱美梦 枕中记 司空图 东汉末年 司马光
-
描述:一般来说,人少不了空气和水。可是人少不了的东西多着呢。房屋能少吗?衣服能少吗?鸡、鱼、肉、蛋、菜、瓜、豆能少吗?油、盐、柴、米、酱、醋、茶能少吗?还有一件,最平常的用品——枕头。我看一般人也少不了它。
-
“枕中一梦”的嬗变——从《杨林》、《枕中记》到《邯郸记》
-
作者:吴海燕 来源:邯郸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枕中一梦 枕中一梦 《杨林》 《杨林》 《枕中记》 《枕中记》 《邯郸记》 《邯郸记》
-
描述:通过对《杨林》、《枕中记》和《邯郸记》的比较来考察“枕中一梦”故事情节、人物、主旨的嬗变情况以及作品间的承继因袭,从而挖掘体味作品流传嬗变后其价值和意义所在。
-
“襄王枕上原无梦”
-
作者:杨牧之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神女赋 高唐神女 陶渊明 宋玉 不求甚解 典故 读书经验 失志 精神 陆九渊
-
描述:若何?”王曰:“晡夕之后,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月色仿佛,乍若有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乐,怅然失志。于是抚心定气,复见所梦。”王曰:“状何如也?”玉曰:“茂矣,美矣,诸好备矣;盛矣,
-
卢生一枕梦黄粱
-
作者:周佩林 来源:中国地名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枕中记》 卢生 《牡丹亭》 沈既济 人生的无限 清河崔氏 河北省邯郸市 元好问 邯郸县 汤显祖
-
描述:卢生一枕梦黄粱周佩林黄粱梦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北郊10公里处。原由三个相连的村子合并而成。村北原称二十里铺,中部为五化堡,村南“吕仙祠”一带称黄粱梦。该村名在历史上,三个村名曾同时使用,也曾互相取代
-
三更有梦书当枕
-
作者:彭拥华 来源:思维与智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书 汤显祖 女子 学生时代 牡丹亭 女作家 衰老 写作 青葱 皮肤
-
描述:我还依稀记得自己如梦懵懂的学生时代,青葱美丽的少女年月。依然觉得自己面容年轻,皮肤光洁,但不知不觉中却已为人妻为人母,我已是一个8周岁男童的妈妈。酷爱汤显祖《牡丹亭》中的名句,则为你
-
上海于■康麟梁黄枕一
-
作者:宇锦 桑麟康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邯郸记》 海上 《枕中记》 《紫钗记》 《南柯记》 《邯郸梦》 上海昆剧团
-
描述:钗记》、《还魂记》、《南柯记》因均有梦境,故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临川为汤显祖之祖籍,玉茗堂为汤显祖斋名。2005年,上海昆剧团将其改编为《邯郸梦》,由计镇华主演。
-
母题与嬗变:从《枕中记》到日本谣曲《邯郸》
-
作者:张哲俊 来源: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枕中记》 《邯郸梦》 卢生 现实性 汤显祖 儒家思想 戏曲作品 虚幻性 沈既济 社会性
-
描述:母题与嬗变:从《枕中记》到日本谣曲《邯郸》
-
讨论式课堂教学实践
-
作者:彭永军 来源:雅安职业技术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教学实践 引导学生 解决问题 我国古代 师生关系 讨论法 陆九渊 学生差异 教师 百家争鸣
-
描述:我国古代教育家陆九渊指出"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问是促使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在今天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应该平等,教学民主,教师尊重学生差异,崇尚个性;而学生应该言论自由,百家争鸣,要达此目的,"讨论法"显然是个好办法。正如一位大师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
-
断块转动与书斜式—叠瓦式构造
-
作者:李守中 来源:煤田地质与勘探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叠瓦式 构造成因 断层群 张性断裂 斜式 治安 周文 断裂面 断块活动 逆断层
-
描述:在周治安同志“书斜式构造的成因及其特征”一文中(见本刊1979年第4期,以下简称周文),提出了一种重要的构造成因问题。过去人们往往把这种正断层群看作是张性断裂,而实际上它们是由于断块层受到一
-
片断式议论文导写
-
作者:李敦凯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议论文 片断 诸葛亮 孟尝君 刘备 王安石 人民日报 人才 标题 例文
-
描述:片断式议论文(或称为“百字议论义”)是一种练笔的好形式,古人已有范例,如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全文仅88字,就事论理,却大起大落,见解独到。这种短评,合,是议论文的一个片断,分,可为一篇短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