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97)
报纸(129)
会议论文(13)
图书(12)
学位论文(1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25)
才乡教育 (121)
地方文献 (10)
宗教集要 (5)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75)
2013(24)
2007(10)
2006(10)
2000(9)
1999(22)
1997(11)
1992(3)
1988(8)
1982(2)
按来源分组
其它(28)
船山学刊(5)
中州学刊(4)
南平师专学报(2)
文史哲(2)
圆音月刊(1)
青春岁月(1)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
清史研究(1)
元代的合流与元代的理学
作者:唐宇元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学  朱熹  理学家  象山  本心论  和会  致知  吴澄  北山四先生  发明本心 
描述:是元代出现的所谓之间的“兼综”、“和会”。这是理学发展到元代的一段复杂情况。本文试图对其中的曲折原委作一些论述,以说明在南宋以后理学变化的趋向,以及这一趋向的实质是什么?它与后来明代王学
李绂与王心学
作者:李帆  来源:清史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绂  王心学  躬行实践    王学统 
描述:"、王学者第一重镇"。
教育思想比较
作者:彭元龙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朱熹  教育思想比较  道德修养  封建伦理道德  封建皇权  不同之处  教育目的  教育目标  哲学思想 
描述:之间的论争,黄宗羲曾说:"二先生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既使意见终于不合,亦不过仁者见仁,知者见知."之争,不是由于二者路线不同,他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只是入手有异.要对
经学之别
作者:蔡方鹿  来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经学  区别 
描述:朱熹、陆九渊在治经学上存在着基本的区别,这主要表现在朱熹遍注群经,陆九渊则轻视经典;在易学之太极说、阴阳说方面,在<古文尚书>"十六字心传"方面,双方均存在着差异.经学之别,正是其理学思想
之争述略
作者:王守斌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鹅湖之会 
描述:朱熹与陆九渊作为同一时代的两位著名哲学家,在学术方面却坚持己见,朱学与学争论已久,通过两次争辩更能体现出来。这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
象山与紫阳
作者:汤瑛  来源:圆音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象山与紫阳
晚年之异初探
作者:梅彦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陆九渊  学术思想  宋明理学  晚年定论  晚年思想  辩证发展  思想发展  认识论思想  逻辑进程 
描述:年思想已向学转化和认同;黄宗羲也认为,“原无有背于圣人,矧夫晚年又同道合乎!”(《象山学案》)但考诸史实,就学术思想而言,的分歧和对立在其晚年实为更趋向于极端,绝无缓和与弥合之迹象。这在
学术论争——鹅湖之会
作者:叶求利  来源:南平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鹅湖  论争 
描述:理学思想之间的矛盾是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上展开的 ,而焦点却在“心”上 ,为了调和之间的争执 ,吕祖谦出面约请到鹅湖寺进行会讲 ,希望通过讨论争辩 ,达到两家思想的统一。“鹅湖之会
治学思想比较分析
作者:曾文光  来源:内蒙古电大学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治学宗旨  为学路径  治学之道  读书方法  比较 
描述:之博览"的分歧;读书方法上,"解字"与"求血脉"的差异。
之辩的哲学实质
作者:王一  来源:大观周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无极与太极  道统 
描述:又在相互批判与借鉴中彼此吸取有利的因素创新发展,并且对当时的中国古代学术的繁荣以及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统治秩序都有其推动作用和政治意义,所以把握这条主线对方便我们解读清代前期的理学以及比较陆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