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同吟项羽 各其妙
作者:刘素英  来源:文教资料(高中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项羽  悲剧英雄  乌江自刎  鸿门宴  刘邦  文人  王安石  朱淑真  妇人  李清照 
描述:"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在鸿门宴上因妇人之仁放走刘邦,以致"时不利兮骓不逝"而乌江自刎。古往今来,作为一个悲剧英雄,项羽引发了多少文人的一声浩叹。现摘录几首吟唱项羽的小诗,并略作赏析如次。
不给完美留下遗憾
作者:陈奎  来源:贵州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不给完美留下遗憾》  当代作品  陈奎  文学 
描述:这个班是我才接的九年级.一个周一的早读课,按照习惯我到班上巡查,发现星期五扫地的同学又没倒垃圾,每到星期五孩子们总是把地扫得很干净而垃圾总不倒.
顺倒自如 各其妙——谈苏轼的回文诗《题金山寺》
作者:周溶泉 徐应佩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顺倒自如 各其妙——谈苏轼的回文诗《题金山寺》
盛开的“广玉兰”:访常州酿酒总厂厂长李浩
作者:暂无 来源:企业与改革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企业经济  企业家  厂长  常州市酿酒总厂  食品工业 
描述:盛开的“广玉兰”:访常州酿酒总厂厂长李浩
同源异质各其极:王维、韩愈、王安石“桃花源”诗比较阅读
作者:郝达 文晓华  来源: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桃花源  本事  诗风  歌行诗体 
描述: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后,"桃花源"便成为诗歌表现热点。王维、韩愈、王安石的同题桃花源诗堪称代表。由于写作目的的不同,桃源主题及表现方式皆出现重大改变,对此加以详细辨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对"桃花源"母题的发展、唐宋诗风及歌行体诗的深入理解。
日语教育应是理性思维与感性认识的完美结合
作者:段艳菊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语教学  理性思维  感性认识 
描述:在外语教学中,属于理性思维一部分的语法教学一直被置于重要地位,而对属于感性认识范畴的教学手段如模仿、图片和视听资料等直观材料的作用则不太重视。文章从理性和感性的概念入手,分析日语教学中感性认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力。
缔造完美教室的旅途应是一个感叹号
作者:张晓辉  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叹号  旅途  教室  缔造 
描述:新教育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把沉睡在教师心中的梦想与激情激发起来,让教师学会诗意地成长!
邯郸一梦荒唐
作者:舒湮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玉茗堂四梦  邯郸  舞台  明万历  观众  科场舞弊  作品  原著精神  手法 
描述:垄断仕途;而至前的天子却晏然处深宫二十多年不理朝政,以致百事废坠,明眼人无不怀天下陆沉之忧。
阿英乘黄鹤去
作者:戴煌  来源:瞭望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芜湖市  木刻本  陈列室  内战  藏书  黄鹤  镜湖  珍本  公园  文工团 
描述:缩衣节食,不惜重金觅得,又迭经战乱、内战的诸多劫难而幸存
应是“琴瑟谐”
作者:陈迪中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城市  城市  比喻  比喻  使用不当  使用不当  音韵和谐  音韵和谐  生存状况  生存状况  古乐器  古乐器  期刊  期刊  文摘  文摘  发声  发声  火候  火候 
描述:2010年《特别文摘》第6期刊有《老人是把尺》一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他敏锐地感到,这个城市火候未到,弦琴谐,我深有同感。其中弦琴谐使用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