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00)
期刊文章(125)
会议论文(2)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02)
地方文献 (18)
宗教集要 (4)
地方风物 (3)
非遗保护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182)
2011(77)
2010(44)
2009(42)
2004(12)
1998(2)
1997(5)
1990(3)
1988(4)
1983(4)
按来源分组
青年时报(10)
京华时报(6)
都市晨报(3)
统计研究(2)
好家长(1)
荆门晚报(1)
统计与预测(1)
中国俄语教学(1)
抚州师专学报(1)
南国都市报(1)
庆春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小山词  庆春  赏春心情  环境描写  拟人手法 
描述:庆春
отчество的涵义应是“父
作者:刘星华  来源:中国俄语教学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姓名结构  俄罗斯人  父名  词义  术语  译法  涵义  汉语 
描述: Отчество是俄罗斯人的名、父、姓这种姓名结构中的一部分,在国内将其译作“父名”或“父”。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哪种译法准确?笔者认为应该译作“父”和使用“父”这个术语,根据是: 1.
点数的增长量应是期数
作者:刘力  来源:统计与预测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点数  增长量  时点指标  社会经济现象  期初余额  本期支出  商品库存量  期末余额  期数  本期收入 
描述:点数的增长量应是期数暨南大学刘力有的同志认为:点数的增长量仍是点数,且这种点数具有可加性。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值得商榷。统计学原理中对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态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
由“点数”计算的增长量应是期数
作者:叶丹  来源:统计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由“点数”计算的增长量应是期数
谓词中的“老”和尊称
作者:迟洪俊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谓词  《周礼·地官》  《阿Q正传》  《创业史》  表达效果  毛泽东  中国妇女  郭沫若  语素  适用范围 
描述:谓词中的“老”和尊称
“见”与“相”的代用法
作者:李其俊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动词  答司马谏议书  代用  古汉语  可译  第一人称  王安石  上下文  主动句  吕布 
描述:“见”实际上倒置动向之前,“卓几见杀”意即“卓几杀我”。“见恕”即“恕我”。一般认为是因为动词“见”的活用。“相”,表示,也是居于动词前。“相”的代用法,大致分为两种。第一,如果它后面的动词
马王堆帛书《》和古代的祝
作者:连劭名  来源:文献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王堆帛书  古代文献  逸周书  古佚书  说文  宗教礼仪  文体  神职人员  语句  周礼 
描述:。"《周礼·太祝》云:
东晋时南京未曾“申”
作者:贺云翱  来源:好家长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冶城  南京市  王导  十二地支  都城  “五行”  《太平寰宇记》  本命年  空间布局  “已” 
描述:最近,有学者提出,东晋时南京曾叫“申”,并进而断言:“申”在古代不是指上海,而是指南京。此说十分新颖,令人惊讶。“申”在古代指的究竟是上海还是南京亦或别的地方,那是另一个问题,毋需在此讨论,但是,说东晋时南京曾叫“申”,这就牵涉到沪、宁两座城市在古代...
舜轶文一则
作者:胡绪伟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末清初  研究者  生平事迹  周亮工  戏曲家  人言  子曰  注释  散佚 
描述:云:“韩子曰:‘道高而谤至。’今子谤言日闻,意子道高所至欤!”呜呼!足下之言,其谀我耶?抑讥我耶?不佞无退之之才,而同其阨,命坐磨蝎,动与谤俱。退之云:“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斯言若不以得谤为恨,而以得谤为喜。夫人之谤我者,将以毁我之名也;谤至而名随,则其谤我也,不滋以益我乎?顾舜但有其谤耳,
夜里十点的等待
作者:林宕  来源:太湖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市  客人  庙会  戏场  等待  电石灯  摊位  牡丹亭  构骨  眼睛 
描述:这是一条做"那种事"的街。老奎摇摇头。到庙会后,每到中午休息辰光,老奎基本上在练"竹板功",腰板挺挺地坐在他的摊位前。现在正是中午时分,客人不多,西市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