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530)
报纸
(305)
学位论文
(25)
图书
(17)
会议论文
(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97)
地方文献
(50)
宗教集要
(12)
才乡教育
(10)
地方风物
(5)
红色文化
(4)
非遗保护
(3)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
(175)
2013
(47)
2011
(75)
2009
(44)
2008
(23)
2003
(22)
2000
(10)
1999
(21)
1998
(19)
1992
(7)
按来源分组
其它
(40)
古典文学知识
(7)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4)
南昌晚报
(2)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1)
鹅湖学志
(1)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1)
北方文学(下旬)
(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臺灣觀光學報
(1)
相关搜索词
陆九渊
大夫
人心
宇宙
太极
万言书尴尬流产
券商
礼
太白
道统
真理性理观念
《周易》
不立门户
~~
民俗文化
吸引力
吕祖谦
大人
孙武
唤起人
改本
本草纲目
如来藏
碑文
镇江市
铁凝
禅师
女主角
大鼻子
首页
>
根据【检索词:文心雕龍】搜索到相关结果
530
条
湯顯祖“靈性說”試探-以《
文
心
雕
龍
》“性靈”觀念為參考進路
作者:
張美娟
来源:
臺灣觀光學報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湯顯祖
靈性
文
心
雕
龍
性靈
描述:
本文先探討作為湯顯祖「靈性說」淵源的《
文
心
》「性靈」觀念內涵,再理解湯氏「靈性說」與《
文
心
》「性靈」觀念同異之處,並指出「靈性說」內涵與湯顯祖其他
文
論之關係,最後得出,湯氏「靈性說」的提倡,在中國戲
谈陆九渊的“
心
即理”
作者:
张建民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
本心
理
描述:
消解方式把本心即理推到极端,从而达到其识理以自律的要求。
浅谈陆九渊的
心
即理
作者:
张亭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
即理
心
理
描述:
陆九渊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他提出的“
心
即理”的命题在我国的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心
是指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心,即孟子所说的良心、良知;理是指万物存在的秩序。而
心
即理就是要每个人遵循本心,不违背本心
诗词改字
作者:
文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绝句
正用
诗词
钟山
用字
春风
大夫
王安石
月事
初日
描述:
曰"在",曰"带",曰"要",至"用"字始定。予闻于钱伸仲大夫如此。今豫章所
陆九渊心学中的“
心
”、“本心”——陆九渊心学九辨之六
作者:
涂宗流
来源: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
本心
人心
道心
描述:
”的“
心
”(人脑 ) ;“本心”、“良心”、“赤子之心” ,是指属于心理现象的“仁义之心
陆象山之“宇宙便是吾
心
”
作者:
张增勇
贺松兰
来源: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陆象山
心
心
理
理
宇宙
宇宙
描述:
宋明理学阶段是我国哲学史上的重要阶段,陆象山是这个阶段学术上的重要代表,他的新儒学——心学是在对前人哲学及同辈哲学扬弃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通过“
心
即理”的论证达到“宇宙便是吾
心
”的阐述,以实现他维护
陆九渊心学中的“物与我”、“
心
与物”──陆九渊心学九辨之五
作者:
涂宗流
来源: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物
我
心
本心
描述:
中国古代哲学中“物我关系”是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提出的 ,与康德“为我之物”中的“物”、“我”不是一回事。说陆九渊哲学体系中“‘
心
’和‘物’的关系是颠倒的”、“‘
心
’就变成世界万物的本源”的评论
陆象山「
心
即理」哲学与其「易简工夫」论
作者:
黄甲渊
来源:
鹅湖学志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心
理
良知
良能
心
生物
心
生理
描述:
陆象山「
心
即理」哲学与其「易简工夫」论
“此
心
此理,实不容有二”辨──读《陆九渊集》札记之四
作者:
涂宗流
来源: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
天
人
人
太极
太极
阴阳
阴阳
理
理
心
心
描述:
主宰”,以张扬人的主体意识。
文
情诗
心
王安石
作者:
田国平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万言书尴尬流产
《字说》新义的折沉
《明妃曲》嘹亮的绝唱
描述:
王安石通常在历史上以政治改革家被后代称颂,笔者认为他是一个毁誉参半、争议颇多的人物。本文分别从作为文人、学者、诗人的王安石,以独特的视角来对其进行再认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