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改字
-
作者:文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绝句 正用 诗词 钟山 用字 春风 大夫 王安石 月事 初日
-
描述:曰"在",曰"带",曰"要",至"用"字始定。予闻于钱伸仲大夫如此。今豫章所
-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
作者:喻问琴 来源:考试与评价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赵树理 自主修改 引导学生 王安石 教学实践 文章 写作人 小说家 古今中外
-
描述:了以后,又让青年回去修改。第三次
-
漫说“落”字
-
作者:吕漠野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陶渊明 桃花源记 为自己辩护 离骚 菊花 屈原 凋落 秋菊 时态
-
描述:错,屈原可不能错吧,于是以后就有不少人把“落英”的“落”解释为“初始”的意思,“落英”就是“初开的花”.于是推而广之,又认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落英缤纷”里的“落英”也应该解为“初开的桃花”.以后还历代有人争辩呢.
-
“用”字诗谜
-
作者:暂无 来源: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字谜 谜语 半边 字形 可耕 组合 形象 形式 形成
-
描述:王安石曾写有一首关于用字的字谜诗,诗是这样写的:一月又一月,两月共半边;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一家有六口,两口不团圆。谜语按字形把用字拆成多个部分,再以不同形式组合而形成,既形象又生动。
-
字说
-
作者:龚令民 来源:半月选读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文化史 陈寅恪 太阳 许慎 代表 英国人 说文解字 化成 天地人
-
描述:如果你问英国人,太阳为什么是sun,他肯定答不上来;同样的问题假如你问中国人,估计只要上过学的都觉得你挺无聊。记得小学一年级刚识字那会,老师就不厌其烦地说,日最初是一个带点的圈,圈代表太阳,点代表太阳中的阴影。后来随着书写介质的变化就逐渐演化成了今天的样子。
-
猜字
-
作者:晓慧 来源:小学生时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曾巩 老师 神童 花溪 蜿蜒 曲折 短刀 漫步 桃花
-
描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幼时被左邻右舍称为神童。一日,曾巩的老师带他去春游。两人沿着蜿蜒曲折的桃花溪漫步在连绵起伏的桃花山。老师兴之所至,捋须吟道:"头上草帽戴,帽下有人在。短刀握在手,但却人人爱。"话音刚落,聪明的曾巩脱口而出一个字,老师笑着点
-
谈冯梦龙的《牡丹亭》改本
-
作者:俞为民 来源:江苏戏剧丛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谈冯梦龙的《牡丹亭》改本
-
三改茶馆门联
-
作者:梁志涌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茶馆 对联 装卸货物 春节期间 长江下游 长江上游 龙井茶 永川 马头山 生意兴隆
-
描述:15年前的一个春节期间,我到龙马镇赶集。这个镇傍山临河,有上、下两个水码头,逢场天,船只来往频繁。下码头以装卸货物为主,码头上有一座全镇最大的茶馆。那天,茶馆大门两边贴着一副挺大的对联:
-
汤显祖剧作的明清改本
-
作者:周育德 来源:文献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冯梦龙 杜丽娘 原作 临川四梦 南柯记 传奇剧本 历史经验 昆山腔
-
描述:汤显祖剧作的腔调以及汤氏在导演学上的地位和贡献的探讨等等,都有所争议。我认为把汤显祖剧作的明清改本作一番综合观察,对深入研究汤显祖,对科学地总结戏曲创作的历史经验、合理地继承古典戏曲遗产,都是有益
-
从王安石改诗谈起
-
作者:锦州 齐红深 来源:中学生文史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从王安石改诗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