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0)
报纸(15)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3)
地方文献 (2)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1(2)
2010(3)
2009(3)
2008(2)
2005(5)
1997(2)
1993(1)
1988(1)
1984(2)
1936(1)
按来源分组
陕西中医函授(1)
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1)
商情日报(1)
保健医苑(1)
邯郸日报(1)
安徽日报农村版(1)
华文文学(1)
瞭望(1)
东阳日报(1)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
与胃小考
作者:葛建军  来源: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论体系  脾阴虚  胃阴虚  学说  朱丹溪  吴澄  吴鞠通  不足  共同特点  小考 
描述:学说,自金元朱丹溪提出:“脾土之受伤,转输之官失职”之论以来,下迄明清诸家名贤,代有阐发,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然清代叶桂提出“胃学说”以后,近世之人论治脾胃多从叶氏新说,而以胃
做改革者的“花神”
作者:刘根生  来源:瞭望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改革者  优秀企业家  湘潭市  南京  王安石  改革措施  变法  吴起  商鞅  司马光 
描述:连在报上看到两位改革者因诬告而受挫的事:湘潭市制革厂厂长、优秀企业家李绍梅,在厂里推行各项改革措施,把一个不起眼
情真意浓“牡丹”
作者:汪世瑜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青春版《牡丹亭》  戏剧排演 
描述:本文呈现青春版《牡丹亭》从“案头”走向“舞台”的编排、磨砺过程。
春风送暖如何“心”
作者:赵妍 王庭槐  来源:保健医苑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气候特点  旧病复发  王安石  春日 
描述: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宋代王安石的这首诗,把早春的气候特点描绘得惟妙惟肖。春天乍暖还寒,天气多变且雨水会逐渐增加,是多种疾病高发的季节,尤其心血管疾病更需预防,稍有不慎即会旧病复发。
书湖先生壁
作者:王安石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湖先生壁》  古代文学  诗词  王安石 
描述: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稚稚阳”浅说
作者:马献图  来源:陕西中医函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稚阳  小儿生长发育  小儿药证直诀  诸病源侯论  肌肉  徐春甫  脏腑之气  张从正  千金方  儒门事亲 
描述:皮毛、肌肉、筋骨、髓脑、五脏、六腑、荣卫、气血皆未坚固”。明《育婴家秘》也说:“血气不充……肠胃脆薄,精神怯弱”。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说:“小儿始生,肌肉绵脆,易饥易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徐春甫《古今
李大钊谈阳燧和
作者:杨纪元  来源:文博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大钊  阳燧  铜器时代  考古发掘  青铜时代  齐家文化  “鉴”  《考工记》  周秦之际  《周礼》 
描述:”.又《考工记》:“金锡半谓之鉴遂之齐”,郑注:“鉴,遂取水火于日月之器也.”《礼记·内则篇》“子事父母,鸡初鸣,咸(?)漱……左右佩用,左佩纷、帨、刀砺、小(?)、金燧,右佩玦、捍、管、(?)、大(?)、木燧.”“妇事舅姑,如事父母,鸡初鸣,咸(?)漱……左佩纷、帨、刀砺、
吴澄的脾
作者:濮正琪 董娟  来源:陕西中医杂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医学术发掘  中医学术发掘 
描述:目的:总结介绍吴澄的脾观.方法:搜集归纳相关文献资料,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吴澄治虚损重视补脾.明言脾虚有阴阳之分,创立多种理脾之法.选方用药颇具特色,首选芬香甘平,善用血肉填精,升清阳以轻清
齿乌发方——固齿丹
作者:魏嘉涛  来源:医学文选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固齿  齿  破故纸  名医别录  白蒺藜  生地黄  引经药  龚廷贤  青盐  《万病回春》 
描述: 固齿丹源于明。龚廷贤《万病回春》正方。药物组成:生地黄60克,白蒺藜(炒去刺)60克,香附(炒)120克,青盐45克,破故纸(炒)30克,没石子(大者)4个。将上药研为细末,早晨擦牙,津液咽下,久用自然能固齿乌发。本方药外可以辟秽解毒,收涩
谈古典文学女性形象的柔美
作者:乐萃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形象  古典文学  杜丽娘  杨玉环  审美情趣  汤显祖  阴柔之美  柔美  李隆基  罗敷 
描述:的成功之作.在我国古代社会,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妇女始终处于被压迫的低下地位,她们的聪明才智固然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她们还因美貌而最容易受到伤害,她们或者成为某些男人泄欲的工具,或者成为生儿育女的机器,甚至利用她们作为攫取财富的手段,许多美丽的女子是为了取悦男人而生存的.但是,就在她们当中,不泛才貌双全,立志投身社会,追求自由,向往忠贞的爱情,以及蕴藏着反抗精神的女性,这些女子的阴柔之美,常常成为文艺家们所着力塑造的女中俊秀.作家们十分注意作品中将她们外貌的美与心灵的美密切结合起来,赋予她们具有活生生的、有灵性、有感情的人来加以表现,从而体现了作者各自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