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4)
报纸(3)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9)
地方文献 (7)
宗教集要 (1)
才乡教育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2)
2011(6)
2010(3)
2009(4)
2005(2)
2003(2)
1996(5)
1992(4)
1989(1)
1986(3)
按来源分组
抚州日报(1)
新世界出版社(1)
人民音乐出版社(1)
三峡晚报(1)
国家电网报(1)
汉字文化(1)
故宫博物院院刊(1)
江西社会科学(1)
世界民族(1)
中国史研究(1)
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丧葬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史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华南地区  丧葬文化  屈肢葬  悬棺葬  丧葬礼仪  丧葬习俗  二次葬  少数民族地区  《太平寰宇记》 
描述: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丧葬文化陈伟明丧葬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而广泛的内容。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个地区、各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宗教信仰都存在着
唐宋时期华南少数民族的动向(上)——重点考察广西左右江流域
作者:塚田诚之 高凯军 崇贺武  来源:世界民族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右江流域  唐宋时期  侬智高  西原蛮  黄氏  部落联盟  考察  华南  王安石 
描述:过去在我国由河原正博、小川博、谷口房男诸先生进行过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中国王朝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来探讨的。河原先生考察了该地区少数民族的“始祖南迁说”的真伪、“蛮酋”(族长)向宋朝疆域的“内
王安石的语言文字
作者:徐时仪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文字  王安石  《字说》  汉字  小篆  《说文》  声符  释字  词义  段玉裁 
描述:献史料和《字说》佚文对王安石的语言文字观试作初步的探索以就教于方家。
元代少数民族书法家及其书法艺术
作者:王连起  来源: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文化  奎章阁  重要地位  元世祖  发展史  耶律楚材  元代少数民族  汉族  蒙古贵族  虞集 
描述:元朝历史虽短,但其书法艺术却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起着特殊的作用,它不仅开拓厂汉族文明发展的新领域,而且促进了西北各民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元初几位皇帝皆重武功而文治未遑,元世祖灭南宋以后,逐渐认识到汉文化的重要
规范化应是语言文字研究的重点
作者:刘庆俄  来源:汉字文化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文字工作  汉字  规范化  同义词  近义词 
描述:规范化应是语言文字研究的重点
爱心十年: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四师开元建筑公司项目经理杨
作者:曹云  来源:中国农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项目经理  建筑公司  少数民族  维吾尔族  老人  汉族 
描述:十年来,他出资近9万元帮助辍学的少数民族孩子重返课堂、贫病交加的维吾尔族老人恢复健康,为生活困难的职工群众捐助食品和衣物。他是阿依古丽的汉族爸爸,库尔班老人的汉族儿子……
默照禅:静坐守寂
作者:华方田  来源:三联竞争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默照禅  正觉  自我观照  曹洞宗  文字语言  文字禅  解脱  语言文字  禅僧  般若 
描述:文字禅虽然为参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但随着它的盛行,其流弊也日益凸显.部分禅僧以记颂公案、评唱为能事,被"天下老和尚舌头瞒",全然忘记参禅的目的是为了求得身心解脱,而非一味追求文字语言的完美.面对这种倾向,两宋之际出现了纠正文字禅流弊的两种新参禅主张:看话禅和默照禅.
细品作家笔下的“凝”字之美
作者:戴之龙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家  语言文字  音乐境界  中学语文教学  王安石  书写符号  卢延让  福楼拜  普希金  学习语言 
描述:恭,福楼拜要求表现事物只能选最准确的“一句”“一词”的苛刻,都有力地说明了作
关于七言绝句──病榻琐谈
作者:张白山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七言绝句  七绝  语言文字  唐人绝句  王安石  琐谈  自然的音节  自然音节  《绝句》  杜甫 
描述:关于七言绝句──病榻琐谈
王安石《字说》的文献价值述略
作者:徐时仪  来源:文献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文献价值  形声字  语言文字  说文  字义  文字学  汉字  声符  思想研究 
描述:北宋一代名臣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政冶家、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经学家、文字学家。他所撰《字说》在当时曾一度奉为圭臬,独行于世,对一代人的思想产生过很大影响。时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