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言》中的对联
-
作者:曾昭安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联 三言 苏东坡 王安石 民间 文化 结构严谨 概括 手法 时令
-
描述:《三言》中的对联
-
漫话对联
-
作者:黄长泉 李鲜林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青年学生 古诗词 五言 七言 文学形式 王安石 鲁迅 写作
-
描述:后写作对联、填词作诗打基础。今天的青年学生不必写古诗词,但对联还是经常要写,即使从欣赏名联佳作角度出发,也有必要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一、对联的来源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先秦著作中,对偶句
-
斗对联
-
作者:暂无 来源:山东农机化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联 张之洞 总督 孙中山 送节 王安石 光绪年间 名片 苏东坡 武昌
-
描述:清光绪年间,孙中山留学归来,途经武昌总督府,想见湖广总督张之洞,他送上“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的名片。
-
对联的历史
-
作者:罗启国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联 梁章钜 楹联 王安石 桃符 节号 春联 清人
-
描述:对联的历史
-
对联的起源
-
作者:丁慈矿 来源:小星星(高年级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联 王安石 桃树 屈曲 宋代 东海 传说 木板 起源 冰心
-
描述:"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一句诗,你知道"新桃"和"旧符"指的是什么吗?传说在很久以前,茫茫的东海之中,有一座度朔山,山上有一株大桃树。这棵桃树,铺天盖地,屈曲盘
-
读书对联
-
作者:暂无 来源:西域图书馆论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书 对联 古人 三十年 郑成功 汤显祖 金圣叹 顾宪成 包世臣 蔡元培
-
描述:读书对联
-
一副历史改写的对联
-
作者:彭善民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联 作家 刘绍棠 楹联艺术 民族文化 创作手法
-
描述:一副历史改写的对联
-
中国的风景名胜与对联
-
作者:艾定增 来源:广东园林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联 风景名胜 抒情诗 成都武侯祠 王安石诗 圆明园 萌芽时期 红楼梦 黄鹤楼 文学形式
-
描述:,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爆竹一声除旧,
-
中日对联鏖战急
-
作者:杨树森 来源:统计与预测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将” 对联 王安石 日本 魑魅魍魉 记者招待会 哥德巴赫猜想 打得落花流水 甲午中日战争 镂月裁云
-
描述: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清廷一位大臣出使日本,谈判结束,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日本不但要在世人面前炫耀武力,还想在文化上玷辱清国。各国记者涌满大厅的时候,日方发动突然袭击,向清臣提出了个风牛马不相及
-
对联与中学语文教学
-
作者:闫会才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联 中学语文教学 梅花岭记 下句 洪承畴 中学语文课 王安石 板铁 诗经 导入语
-
描述:雅颂。说:“王安石是大家熟知的政治家、文学家。有一次上朝,他见到刘(分文)便口吟上句。王安石的意思是想用对句的形式将对方一军。没想到刘(分文)脱口对出了下句,王佩服得五体投地。我要问:风雅颂明明是三诗,这里怎么说成四诗呢?(稍停顿,让同学们思考)。好,今天我们学习《〈诗经〉二首》(板书)。先看有关介绍《诗经》的注释。”(通过看注释,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雅分大雅和小雅。) 学习《梅花岭记》的时候,我也给了学生一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