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破现有体制是成功改革的共同点
-
作者:许小年 来源:乡镇企业导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改革 体制 西汉末年 王安石 光绪帝 邓小平
-
描述:中国的历史上经历过多次的改革。西汉末年王莽的改革、北宋王安石的改革、清末光绪帝的改革,我认为这三次改革是失败了。成功的改革就是商鞅的改革和邓小平的改革。
-
官僚与国运
-
作者:周咏 来源:法学杂志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通典 王安石变法 官员 东汉 官僚主义 恩荫制 政治兴衰 统治阶层 官僚机构
-
描述:不久前看到一篇文章,引证《通典》和《续通典》中记载的中国历朝官员的数目:东汉7569人,晋6836人,隋12576人,唐18805人,北宋24000人。每十万人拥有官吏的数目是:东汉13人,晋42人,隋27人,唐35人,北宋51人。官员之多,北宋位居榜首。那么,北宋是不是“人多好办
-
中国古典戏曲中的两朵奇葩:谈《西厢记》与《牡丹亭》的结构
-
作者:董玉琦 来源: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体制 体制 情节结构 情节结构
-
描述: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西厢记》和《牡丹亭》的情节结构问题:一、从戏剧体制上:着重谈了《西厢记》对元杂剧的两个突破。二、从情节结构上:比较了《西厢记》和《牡丹亭》的特点。
-
浅谈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
-
作者:崔永东 来源:成功(教育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体制 改革 变法措施 失败
-
描述:中国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改革,或者缓和了阶级矛盾;或者发展了生产力.作为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变法独具匠心、针砭时弊、理念超前,匡扶济困、一直为中外史学家称道.可是,这次改革成效不敢恭维,王安石本人也背上了扰民和聚敛的恶名,50年后,“靖康之耻”北宋政亡人息.
-
北宋官僚丁忧持服制度初探
-
作者:祝建平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会要辑稿》 北宋 《渑水燕谈录》 王夫之 服制 王安石 士大夫 伦理道德 御史台 司马光
-
描述:唐宪宗朝以后,中央政府彻底成了藩镇与宦官集团争斗的牺牲品.至于五代,更是登峰造极,骄兵悍将矫诏弑君,群起称雄,使自西周以来形成的礼制濒临崩溃.赵宋统一后,为了王朝的长治久安,重新建立封建秩序,在伦理道德上着重树立孝义思想.作者就丁忧持服制度进行初步研究,以供商榷.
-
王安石建设新型官僚队伍的尝试
-
作者:刘坤太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官僚队伍 学校 科举考试 富国强兵 明经 积贫积弱 适应改革 考课 考试制度
-
描述:官僚队伍。举国大小近四万名官僚中,“能推行朝廷之法令,知其所缓急,而一切能使民以修其职
-
论北宋的体制之争
-
作者:胡安全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士大夫 宋朝 北宋中期 忧患意识 汉唐 文明体制 北方游牧民族 危机
-
描述:一、汉唐帝国的危机与宋人的忧患意识纵观宋朝历史,我们可以感觉到从君臣到一般士大夫的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意识根源于汉唐帝国的全面危机。这些危机主要有三点:一是贵族分立势力的猖獗;二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强盛;三是汉文化的衰落。它们使宋朝君臣士大夫产生了烦燥、忧虑、恐惧甚至没落的情绪。
-
“三旨相公”漫议
-
作者:刘隆有 来源:党政论坛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宋神宗 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 开国元勋 熙宁 官僚 宰相 小儿 赵普
-
描述:后世遂以之作为官僚的典型. "取圣旨","领圣旨","已得圣旨",如此简单言语,三岁小儿也会,王珪却凭此连做十六年高官.且皇恩日加,被封为"国公";死之日,皇帝还特意为之"辍朝五日",赠官太师,谥号
-
月晕而风 础润而雨
-
作者:鹂鸣 来源:椰城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月晕 王安石变法 官僚 北宋 集团 月亮 保守派 大地主 炮制 宋初
-
描述:假冒苏洵之名炮制了《辨奸论》,从性格、生活、行为等方面,对王安
-
章惇与王安石变法
-
作者:郑达炘 翁国珍 来源: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吕惠卿 宋神宗 参知政事 西夏 官僚 苏轼 地主阶级 宋王朝
-
描述:变法,章惇深得王安石器重,任“编修三司条例官”,为变法领导机构的重要官员之一,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得力助手。王安石罢相后,他于元丰三年(1080年)升任参知政事(宰相副职)。神宗崩、哲宗嗣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