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善法于天下”:王安石法伦理思想探析
-
作者:刘文波 刘浩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法 法 伦理 伦理
-
描述:是,到了宋代,特别是王安石变法时期,这种情形有所改变,即王安石试图以某种制度/法度来改变政治陋习和社会固有伦理观念,以其特有的政治治理观念重新诠释了法与伦理的关系,并付诸实践。
-
“礼”“法”并举——李觏治国方略再探
-
作者:陈大勇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治国方略 治国方略 礼 礼 法 法
-
描述:治国方略是李觏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 ,社会规范又是治国方略中的核心内容。在李觏的治国方略中 ,“礼”“法”是两个基本范畴 ,而李觏关于“礼”“法”的理论与现代社会综合治理中的软规范和硬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
-
论杜牧诗的字法及其文化意蕴
-
作者:陈永宏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意蕴 杜牧 字法 意象 诗论 人生价值 胡应麟 古代诗人 刘熙载 诗歌
-
描述:字法,在我国古代诗人和诗论家都很重视,但又一直没有人作过真切、细致的辨析,是与章法、句法鼎足而三的很重要的诗学概念。仅以诗论家为例,宋之罗大经、明之胡应麟、清之刘熙载等几位大家都曾强调过。
-
《珠玉词》的名对和《小山词》的婉字法
-
作者:朱槿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词》 《小山词》 字法 晏殊 元献 浅情 亭台 夕阳 《南乡子》 江南
-
描述:晏殊的《珠玉词》中有一篇叫《浣溪沙》的名词。全文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
李觏的礼法观
-
作者:朱人求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礼 礼 法 法 一本于礼 一本于礼 一致于法 一致于法
-
描述:于农"、"刑罚世轻世重"等法律思想。李觏的"一本于礼"、"一致于法"和"礼法互等"观把我国礼法合流的思想向前推进了一步。
-
人生何处不可休
-
作者:羽清雪 来源:发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人生 目的地 风雨 黄州 王安石 游览 历史悠久 放下 法
-
描述: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曾写过这么一桩事:当年他寓居喜佑寺时去游览松风亭,一路行来疲乏不堪,望望目的地还远远地在前面,他感到累得要命,心想,什么时候才到啊?忽而一转念,想道: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
-
漫说“落”字
-
作者:吕漠野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陶渊明 桃花源记 为自己辩护 离骚 菊花 屈原 凋落 秋菊 时态
-
描述:错,屈原可不能错吧,于是以后就有不少人把“落英”的“落”解释为“初始”的意思,“落英”就是“初开的花”.于是推而广之,又认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落英缤纷”里的“落英”也应该解为“初开的桃花”.以后还历代有人争辩呢.
-
“用”字诗谜
-
作者:暂无 来源: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字谜 谜语 半边 字形 可耕 组合 形象 形式 形成
-
描述:王安石曾写有一首关于用字的字谜诗,诗是这样写的:一月又一月,两月共半边;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一家有六口,两口不团圆。谜语按字形把用字拆成多个部分,再以不同形式组合而形成,既形象又生动。
-
字说
-
作者:龚令民 来源:半月选读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文化史 陈寅恪 太阳 许慎 代表 英国人 说文解字 化成 天地人
-
描述:如果你问英国人,太阳为什么是sun,他肯定答不上来;同样的问题假如你问中国人,估计只要上过学的都觉得你挺无聊。记得小学一年级刚识字那会,老师就不厌其烦地说,日最初是一个带点的圈,圈代表太阳,点代表太阳中的阴影。后来随着书写介质的变化就逐渐演化成了今天的样子。
-
猜字
-
作者:晓慧 来源:小学生时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曾巩 老师 神童 花溪 蜿蜒 曲折 短刀 漫步 桃花
-
描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幼时被左邻右舍称为神童。一日,曾巩的老师带他去春游。两人沿着蜿蜒曲折的桃花溪漫步在连绵起伏的桃花山。老师兴之所至,捋须吟道:"头上草帽戴,帽下有人在。短刀握在手,但却人人爱。"话音刚落,聪明的曾巩脱口而出一个字,老师笑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