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字形应是汉字研究的重点
作者:田树生  来源:汉字文化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字研究  汉字文化圈  汉民族  汉语  汉字字形  结构单元  汉字信息处理  历史和文化  组合能力  汉字改革 
描述:改革,汉字简化,汉字信息处理,这些都是以字形为重点的。 汉字字形研究的突出问题是认识它的内在规律。首先字形有其独特系统。它有
什么是“都”“城”“市”?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高一年级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文》  《周礼》  甲骨文  字形 
描述:“都”字小篆字形作“ ”,《说文》说解为“有先君之旧宗庙日都。从邑者声。《周礼》:距国五百里为都”。“邑”甲骨文字形作“ ”,表示人群聚居的地方,在汉字隶变时
“抄”不应是惟一的办法——听写教学一得:从果析因
作者:刘发建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学  语文教学  听写教学  识字教学  字音  字形  字义 
描述:“抄”不应是惟一的办法——听写教学一得:从果析因
呼叫相同应是判定文字商标是否近似的重要因素
作者:尤红恩  来源:中华商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字商标  商标审查  近似商标  关联性  消费者  机关  字形 
描述:吗?笔者认为未必如此。
略談漢字的表意性
作者:楚永安  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表意文字  表意性  代表  表音文字  王安石  别字  作用  字形  心境  分析法 
描述:漢字的性質,就是要找出它的特點與個性,而這種特點與個性是同其他文字相比較而存在的。如果說漢字也是一種表音
“用”字诗谜
作者:暂无 来源: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字谜  谜语  半边  字形  可耕  组合  形象  形式  形成 
描述:王安石曾写有一首关于用字的字谜诗,诗是这样写的:一月又一月,两月共半边;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一家有六口,两口不团圆。谜语按字形把用字拆成多个部分,再以不同形式组合而形成,既形象又生动。
宋代的文字学
作者:李文泽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宋代  古文字研究  王安石  解字  俗文字  新附字  玉篇  字形  宋真宗 
描述:,在这一时代也没有产生如汉儒经学、清代小学那样的大家和论著。然而侭管如此,宋代小学的成就仍然不可低估。
“邦”和“国”的联系与区别
作者:李艳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联系与区别  成语  会意字  安定  和分量  周礼  词语  国家  诸侯  字形 
描述:所管理的地方就叫"国"。从字形看,"国"是个会意字,起初就有"王都""首都"的意思。由此可见,早先在地域和分量上"邦"要大于"国"。像词语"邦客""邦家""邦
“且字”考:命字文化变迁视野下的观察
作者:姚永輝  来源:新国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字文化  段玉裁  正字  王安石  形式  孟子  字形  视野  何休  先秦 
描述:中国古代的稍谓纷繁,它们有时既是社会个体成员的符号表徵,也是社会不同群体、个人之间关系的反映,更是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具体载体。"稍名"或"稍字",是稍谓系统中基本的两种形式,两者各有其不同的结构和使用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