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64)
报纸(57)
学位论文(2)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9)
地方文献 (4)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18)
2012(8)
2011(11)
2010(12)
2007(18)
2004(2)
1998(1)
1988(2)
1987(2)
1982(7)
按来源分组
重庆晚报(2)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
绵阳晚报(1)
陇南日报(1)
森林与人类(1)
呼和浩特晚报(1)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
地震(1)
瞭望(1)
咬文嚼字(1)
应是“灭
作者:陈迪中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奇龄  先知  苏轼  春江  西河  粗鲁  古汉语词  明末清初  天命  博览群书 
描述:"灭"的意思是言行草率、粗鲁。
“怪话”与诗
作者:黄裳  来源:瞭望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乌台诗案”  政治诗  王安石  文字  苏东坡  司马光  苏轼  头皮 
描述: 苏东坡的“乌台诗案”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也一直被认为是因文字而受迫害的好例。东坡所做的是政治诗,他为了这些诗而得罪下狱,差点儿断送了“老头皮”也是事实。不过人们往往忽略了他这些诗几乎全部都是反对
水压致法的改进与应用
作者:李自强 刘建中 曹新玲 陈家庚  来源:地震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水压致  剪切破裂面  水平地应力  主应力  无震蠕动  地应力测量  大地震    张破裂  张性破裂 
描述: 水压致法测应力方法比较简单,又不需要弹性模量、抗张强度等岩石力学参数以及精密的电子传感仪器,故能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钻孔内任意深度的现场地应力测量。即使在不利的条件下,如富含水或高应力状态的区域
岩石室内的水压致研究
作者:颜玉定  来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水压致  围压  张性破裂  试件  岩石材料  破裂特征  岩石力学  声发射  破裂机制  孔压差 
描述:法与劈裂法所得的岩石抗拉强度基本一致,前者略高.(4)低围压条件下试件致时的孔压差(孔压减围压)随围压的升高而升高,当围压超过某一值后,它却随围压的升高而降低.(5)岩石水压致所需的环向正应力
春与春文学
作者:马宾海  来源:森林与人类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春悲秋  《牡丹亭》  文学史  人面桃花  语录体散文  文化意蕴  文人  中学教育  夺胎换骨  唐诗选本 
描述:春与春文学马宾海受过中学教育的人都该记得这样一段文字,孔子和他最得意的四个学生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字点)坐在一起,各言其志,轮到曾皙时,他放下瑟站起来,从容地说出下面的话:暮春者,春服既成
仲永》浅析
作者:陈登亿  来源: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临川  书具  “之”  特权阶级  改官  公元  荆国  邑人  中小地主 
描述:观上也使人民得到一些好处。新法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等特权阶级的利益,他们坚决反对新法,排挤打击王安石。王安石最后被迫辞职,于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死在南京。
吹毛求疵《仲永》
作者:赵东明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仲永》  “神童”  后天教育  王安石  寓理  文章  议论 
描述:王安石的《仲永》一文寓理于事,先扬后抑,对比鲜明。仲永5岁即"指物作诗立就",到十二三岁时作诗即"不能称前时之
仲永》之我见
作者:何良玉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仲永》  王安石  初中  语文  第二册  主题 
描述:王安石写的《仲永》现编在初中语文第二册上。这篇文章意在劝告人们后天努力学习,主旨很好,不过把文章中有的语句放到社会生活中,放到整篇文章中去思考,我个人认为值得探究。如“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
仲永》赏析
作者:符倍源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教育  加强学习  天资  重要性  写作特点  文章  道理  成才  天才 
描述:章的写作特点也值得借鉴。
仲永
作者:西城撒野  来源:新作文(中学生适读)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字  文化人  芦苇  大官  聪明  蓝光  王安石  私塾  朋友  地上 
描述:他"永子"。对了,永子小时候是很聪明的,算得上全村最聪明的,可惜后来一点点变傻了。永子五岁就会写诗了(五岁我还不记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