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96)
期刊文章(242)
会议论文(7)
图书(4)
学位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45)
地方文献 (53)
地方风物 (26)
宗教集要 (9)
红色文化 (8)
非遗保护 (6)
文化溯源 (3)
才乡教育 (2)
按年份分组
2014(143)
2013(34)
2012(59)
2010(45)
2008(61)
2001(9)
1998(3)
1986(2)
1981(2)
1962(3)
按来源分组
云南日报(21)
淮北日报(6)
商丘日报(4)
雅安职业技术院学报(1)
石油勘探与开发(1)
安徽史学(1)
棋艺(象棋版)(1)
江汉论坛(1)
中国韵文学刊(1)
科技鑫报(1)
词至熙丰体变新——王安石词考论
作者:汤江浩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讨论 
描述:王安石词作数量不多,佳作也较少,在词史上却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对王安石词作的内容、形式、承传、影响等方面试加探索,以确定其在词史上的独特位置,应是一项颇有意义的工作。
关于苏轼的讨论
作者:展葱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6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艺术成就  王安石变法  政治思想  免役法  反对  民族矛盾  文学观  中国古代文学  比校 
描述:湖北省语言文学学会中国古代文学组于三月廿六、廿七两天举行了关于苏轼的讨论会。提供讨论的论文有:谢善继的《苏轼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苏轼的政治思想及其诗的艺术成就》,晦之的《试论苏轼杂记文的创作艺术
《六丁六甲》应是红胜
作者:芮克河  来源:棋艺(象棋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先胜  代表性  编者按  解法  意见  关键  正确  结束  讨论 
描述:~~
井田制讨论的困难与不足
作者:周新芳  来源:安徽史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田制  初税亩  中国古史分期  私田  理论建设  理论与方法  中国古代史  封建领主  金景芳  《周礼》 
描述:进入20世纪gO年代中期以来,井田制的讨论逐渐步入沉寂,出现了退烧现象。以1996年为例,全年发表的有关文章大致不足十篇,虽然其中不乏精品之作,但毕竟数量太少,难以形成争鸣局面。这种现象
合理注水压力讨论
作者:陈永生  来源:石油勘探与开发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注水压力  吸水能力  注水指示曲线  改善开发效果  注水井  张性裂缝  大庆油田  油层  老君庙油田  吸水层位 
描述:注水开发的砂岩油田,注水压力的高低对油田开发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如何认识和确定合理的注水压力问题。
讨论式课堂教学实践
作者:彭永军  来源:雅安职业技术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教学实践  引导学生  解决问题  我国古代  师生关系  讨论法  陆九渊  学生差异  教师  百家争鸣 
描述:我国古代教育家陆九渊指出"小疑则小进,疑则进。"可见,疑问是促使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在今天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应该平等,教学民主,教师尊重学生差异,崇尚个性;而学生应该言论自由,百家争鸣
先生
作者:王洪波  来源:普洱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中国传统文化  牡丹亭  昆曲  小说  中华文明  大陆  气场  复兴  现代 
描述:最早接触白先勇是读他的小说,那时大陆刚刚开放,一批台湾作家的作品涌进来,其中最让人瞩目的就是先生的作品:《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游园惊梦》、《永远的尹雪艳》等,这些小说让我一拿起就再也放不下,其中仿佛有一种东西紧紧抓住了我,魂跟了进去……一开始,窃以为这种文字是一帮国民党遗
近年来王安石变法问题讨论述评
作者:霍春英  来源:中国史研究动态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近年来王安石变法问题讨论述评
再评1838年的禁烟讨论
作者:陈奇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爵滋  禁烟运动  道光帝  鸦片泛滥  银贵钱贱  林则徐  鸦片烟毒  奏折  官员  三个问题 
描述:问题,参加讨论的官员们又是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的。在奏折中,黄爵滋提出了三个问题:银贵钱贱的根源是什么?先禁吸食还是先禁兴贩?要不要重刑禁烟?禁烟讨论就是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的。
杜甫文化影响的一瞥:以《牡丹亭》为中心的讨论
作者:刘晓凤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牡丹亭  人物设置  杜诗运用  杜甫影响  “情” 
描述:的传奇《牡丹亭》就是融汇诗圣精神和杜诗艺术,集中反映杜甫文化影响的作品。文章以《牡丹亭》为中心,从人物设置、杜诗运用及思想主题等方面分析了杜甫的文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