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乞之”还是”丐之”——《伤仲永》质疑
-
作者:何登峰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仲永》 王安石 语文版 竟然
-
描述:笔者近日偶读语文版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发现平素熟知的"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句中的"乞之"竟然被改为"丐之"。这使笔者大惑不解。究竟是"乞之"还是"丐之"?
-
尊六室笔记(三则)
-
作者:徐宗元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匈奴 陈寅恪 考工记 货殖列传 史记 笔记 周礼 音读 说者 通称
-
描述: (一) 南有大汉,北有强胡。案周礼考工记上,胡无弓车,注引郑司农云:胡,今匈奴。陈寅恪教授谓:匈奴音读hu na,若去na留hu即是胡,所以通称北方诸族为胡矣。(二) 羯之名,首见于史记货殖列传。羯羠
-
释《司尊彝》
-
作者:黔容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战国时期 综合研究 全过程 青铜器 鸡彝 铜器群 共名 酒器 考古学家 周礼
-
描述:其朝践用两大尊,其再献用两山尊,皆有罍。”张桂光举出“裸用鸡彝、鸟彝,皆有舟”二语,以为舟乃盘字之误(本刊今年第2期)。张是从字形和郑司农注:“舟、尊下台,若今时承盘”考虑的。但是它涉及到祭祀
-
“尊家”应是“尊驾”
-
作者:忻达理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尊重人格 自然吸收 人民日报 严格要求 剧作家 改稿 敬词 橡皮 擦掉 铅笔
-
描述:驾"之误。尊驾,是个敬词,本为对帝王的敬
-
师生关系应是“互尊互爱”
-
作者:刘力强 来源:湖南教育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师生关系 互尊互爱 教育者 新型师生关系 创新意识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复杂系统 素质教育的灵魂 新型的师生关系 交往障碍
-
描述:师生关系应是“互尊互爱”
-
盠作骡尊跋
-
作者:陈邦怀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玄注 铭文 创刊号 不同意见 考释 人文 地名 从句 周礼 同声
-
描述:(?)字,右旁虽不可识,然从系可辨,左从句,盖为絇之繁文,絇、拘同声,知郑玄训执为拘、是也。“王初执驹于(厂干攴)”者,言王初次祭马祖于(厂干攴),行执驹之事也。(?)为地名,段何二同志云:”周睘尊
-
论王安石的御夏方略
-
作者:王天顺 杜建录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熙宁 经略熙河 宋神宗 夏国 内政改革 契丹 王韶 西夏研究 《续资治通鉴长编》
-
描述:论王安石的御夏方略王天顺,杜建录(宁夏大学西夏研究所)王安石御夏方略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安内以制外";二是"和戎"(抚绥熙河蕃部)以断西夏之右臂。这种方略弥补了庆历年间御边名师范仲淹进筑横山
-
汉族为何称为“夏”
-
作者:张再兴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族 汉民族 《说文》 篆文 舞蹈教育 夷狄 华夏 《周礼》 音乐 古人
-
描述:“夏”,也称“华夏”“诸夏”,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的自称。《说文》:“夏,中国之人也。”所谓的“中国”即是指古代的中原地区,这是与周围的夷狄地区相对而言的。“夏”字篆文写作(?),像舞蹈
-
夏诗捃华
-
作者:李青山 来源: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万里 大明湖 四时田园杂兴 《宿新市徐公店》 西湖 王安石 景物诗 纪游诗 《竹枝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描述:在四时景物诗中,夏诗与春诗、秋诗相比,显得数量少,题材窄,其艺术的天地似乎不那么广阔,轻灵纤巧之作多,气象恢宏之作少。这恐怕是与夏日的景物特点有关。夏景不象春景、秋景对诗人那样敏感,那样容易激荡诗情
-
论夏注《王安石诗》
-
作者:吴淑钿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格理想 政治情怀 经世思想
-
描述:热潮中,看夏氏表现的经世思想与时代精神。论文归结夏氏选注《王安石诗》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