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2)
期刊文章(49)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8)
地方风物 (2)
才乡教育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22)
2013(15)
2012(13)
2011(3)
2010(10)
2009(3)
2007(3)
2002(1)
1983(2)
1979(1)
按来源分组
云南日报(10)
中国财经报(2)
理论参考(2)
中国乡村发现(1)
新快报(1)
前进论坛(1)
经济研究参考(1)
语文天地(1)
学习与探索(1)
中华建筑报(1)
略论苏轼的政治道路
作者:杨运泰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王安石变法  北宋  四大家  政治态度  道路  司马光  革新运动  文学史  封建士大夫 
描述:“文湖州竹派”的中坚分
几个表示“道路”的词
作者:朱安义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路  说文  路程  尔雅  文天祥  周礼  左传  本义  史记  论语 
描述:”《史记·陈涉世家》:“会天大雨,
城镇化最大受益者应是农民而非政府
作者:范剑平  来源:理论参考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城镇化  受益者  统筹城乡发展  农村经营管理  进城农民工  劳动力  挑战  市民化  新型  新农村建设 
描述:的受益者。
城镇化不应是经济增长“工具”
作者:李宇嘉  来源:经济研究参考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济增长模式  城镇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工具  城市集聚  房地产泡沫  转型发展  经济社会 
描述:新型城镇化描绘了一幅实现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美好蓝图: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效率将同步提高,人口在城市集聚将带来第三产业主导发展的全新时代,经济增长模式将向消费
走低碳发展道路应是我们主动的选择
作者:汪纪戎  来源:前进论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京都议定书》  道路  全球气候变化  哥本哈根  社会关注    路线图 
描述:今年年底将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大会是继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和2007年巴厘路线图之后又一次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会议。气候变化问题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各国政要的热门话题。不难看出
新型城镇化应是人本城镇化
作者:黎石秋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城镇化道路  协调发展  农业现代化  人本  工业化  新型  战略支撑  传统城镇  良性互动  产业发展 
描述:落脚点都应该是人本!传统城镇化是以物为本为主的城镇化,片面强调规模扩张而忽视产业发展,强调密度而忽视承载吸收能力,强
新型城镇化应是“市场的城镇化
作者:暂无 来源:科技与企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市建设的管理创新。
我走过的道路
作者:邓友梅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武侠小说  刘绍棠  新四军  赵树理  文学作品  邓友梅  文学研究  老年痴呆  写作  生活 
描述:是当年刘备当县长时,发现有人刺杀他,吓得从城
打破城乡界限不应是力争
作者:肖华  来源:瞭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二元结构  社会保障部  社会保障部  全国人大  全国人大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  流动规模  流动规模  缩小差距  缩小差距  城镇化  城镇化  医保  医保 
描述:全国人大12月25日开展医改专题询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指出中国医保建设在城乡二元结构基础上,且两者存在矛盾和问题,随着城镇化加速,人口流动规模增大,矛盾凸显。医保将力争打破城乡界限,缩小差距。
城镇化 首先应是人的现代化
作者:《侨报》评论员  来源:中国青年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达程度。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自古以农立国,长期以来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来讲,意义重大无疑,这是中国近30年城市化进程之后的巨大拐点与转折,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 在“中国速度”惊艳世界的同时,必须看到, “粗放式去农村化”尚不能与现代化画上等号,城乡人口比例逆转更需要中国全社会对城市化进程“并发症”治理的思考。 近年来,城市化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大动力。城市人口的增加,形成一个巨大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一度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起伏波动,已经日益影响中国的整体经济结构;人口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人口红利”。大量的进城务工农民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劳动力基础;由于城市化所生发的“土地财政”模式,给地方政府经营城市、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提供了雄厚的财力;城市化水平的显著提升,也极大地刺激了城市消费市场的勃兴,从而形成了一种经济循环增长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