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否?知否?应是厂肥人瘦
-
作者:图 喻一安 来源:中华文学选刊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知否?知否?应是厂肥人瘦
-
交响诗《黄鹤的故事》
-
作者:若获 黄国芳 图 来源:琴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故事情节 交响诗 创作灵感 作曲家 施咏康 《黄鹤的故事》 家庭教育 音乐教育
-
描述:成功。[第一段]
-
宋人绘《大驾卤簿图卷》(部分)
-
作者:吕树芝 来源:历史教学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卤簿 先秦古籍 宋人 秦汉时代 御史大夫 卫分 袍服 渊源 周礼 解释
-
描述:演《封氏闻见记》卷5对卤簿的解释较为详细,谓:“卤,大楯也,字亦作橹,又作(木卤),音义皆同。卤以甲为
-
红楼景物语言绘颦儿
-
作者:邹光椿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雪芹 《牡丹亭》 语言 《红楼梦》 林黛玉 景物 出乎其外 景语 艺术形象 手法
-
描述:之情。明代胡应麟则结为:“作诗不过情景二端。”(4)曹雪芹对于传统手法成竹在胸,《红楼梦》中多层次、多侧面地以景寓情来雕塑作者笔下的第一宠儿──林黛玉,让颦儿与景物语言如影随形似地浮现在读者面前。 “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营构竹景语言,隐示人物性格命运 林黛玉是个悲剧人物,寄寓着作者美学理想。在曹雪芹看来,黛玉的美,最集中体现在敢于与世抗衡,具有竹子宁折不曲的特性。于是作者巧妙地营构竹景语言,隐示寄人篱下少女的孤独与忧伤。书中五次描写潇湘馆外的竹景,在不同人物眼光中,竹子形态摇曳多姿,却喻情各异。17回,贾政们首进潇湘馆,见到是“千百竿翠竹这映”,⑤这幽静“好个所在”,后来便是它的女主人林黛玉孤独忧伤的香闺。26回,怡红公子多么欣赏潇湘馆竹子“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在他看来森森茂盛的凤尾竹,在和风吹动下发出似细细...
-
曾熙所绘书斋山水释读
-
作者:刘金库 来源:书画艺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斋 书法 李瑞清 山水画 用笔 白文 曾氏 下角 书风 朱文
-
描述:承碑》《华山碑》《史晨碑》、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尤好《瘗鹤铭》《金刚经》等,尤其得力于《夏承碑》《华山碑》和《张黑女墓志》等碑,以汉隶圆笔为主,沟通南帖北碑,融会方圆,以方入圆,又以圆
-
弘愿筑广厦 都市绘丹青
-
作者:杨宝林 黄志刚 来源:北京规划建设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都市 东南部 平谷区 乡政府 黄松
-
描述:秀美,村落依山而建(图1)。
-
擅长绘碳相的黄松希
-
作者:暂无 来源:居正月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擅长绘碳相的黄松希
-
牧放图
-
作者:郭宗纾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公麟 维摩诘 黄庭坚 王安石 中国绘画史 人物形象 西园雅集 绘画艺术 魏晋时期 绘画风格
-
描述:这幅是李公麟绘画作品中少有的临唐人画的绢本。全卷长4298厘米,宽462厘米,设色。在空旷的原野上牧放着一千二百多匹马,广大的马群驰骋在山坡沙碛之间浩浩荡荡的行进着,马的动态各异,顾盼、俯仰、吃草、饮水、或卧或奔或嘶鸣或打滚,都栩栩如生各尽其态。...
-
出水芙蓉图
-
作者:吴炳 刘会彬 来源:雪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百岁老人 吴炳 南宋 北宋 院体 南渡 宋朝 怀疑 忘记 花鸟画
-
描述:南宋的院体花鸟画,大体上继承了北宋宣和年间,也就是徽宗末期的画风:工细写实,生动艳丽;对花鸟形象的描绘精妙入微,真实工致。有所变化者,是章法趋于简练,画面每取物象生动的局部。《出水芙蓉图》旧题吴炳作
-
绘情绘声,为后世法:谈昆曲身宫谱
-
作者:傅雪漪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扬州画舫录》 陈金雀 《牡丹亭》 《琵琶记》 内心节奏 昆曲艺术 曲身 舞台演出 绘声 钞本
-
描述:绘情绘声为后世法——谈昆曲身宫谱傅雪漪中国戏曲是诗剧。“诗之为用者声也,声之所以用者情也。”诗歌的旋律(腔调)是属于情感的,也是属于语言的。离开旋律(腔调)以及和它同类的生理变化(动作、形态),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