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忆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作者:杨东风  来源:中华诗词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谏议  司马 
描述:百谏忠疏护党争,翻箱倒柜剑出锋。 谁怜反复伤筋骨,流落徽钦哭汴城。
论《周礼》的三公与六卿之制
作者:彭林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三公  六卿  司寇  三老  司马  《左传》  周公  王子  召公 
描述: 在《周礼》的政权构架中。爵秩最高的是三公以及六卿:《春宫·典命》云:“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出封,皆加一等。”因此,他们在礼仪场合中尊于百官。在汉儒心目中,三公、六卿之制是西周的王制,《周礼》的布局,显然是与之合拍的。但是,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王制,本无其实。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试论西周军事领导体制的一元化
作者:陈恩林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  军事领导体制  诸侯国  军队  成周  军赋  西周时期  小国  《左传》  《周礼》 
描述:量,从而也就为西周建立以天子为中心的一元化军事领导体制,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西周军事领导体制一元化的标志,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绿珠与绿珠祠
作者:王云高  来源:文史春秋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石崇  赵王伦  金谷  容县  司马  乐史  步障  吹笛  势利眼  贾后 
描述:出了县民对她的热爱。 绿珠,邑之梁女,生年不详,但知道她死于公元300年(晋惠帝永康元年)。史书载:“绿珠,晋石崇歌妓也,善吹笛,赵王伦(司马伦)有嬖臣孙秀,与崇有宿憾,既贵,又向崇求绿珠。崇不与。母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作者:暂无 来源:紫金岁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通鉴》  《资治通鉴》  《通志》  编年体史书  王安石  三个阶段  《史记》  史学  举撮机要 
描述: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司马光,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官至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御史中丞等,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他主编的《资治通鉴》,规模宏伟,成就空前,是中国古代编年体通史巨擘
司马光和王安石
作者:郭景扬  来源:中学文科参考资料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司马光和王安石
王家上天,司马入地
作者:马军  来源:知识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  北宋时期  人生轨迹  标志性  辞世 
描述:话的正是“道不同,不相与谋”的司馬光。 王安石的政治主张得到了锐意进取的宋神宗的支持。他要强干弱枝,他要振兴朝廷,他要富国强兵。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如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将兵法等等,可见雄心之大,力度之大,效应之大。这样大的举措要是在开基立国时应该不算问题,因为一张白纸可以随心所欲画出任何想要的图画,可是改造旧房子就没有那么省事了。要剜掉“旧疮”,换上“新肉”。这样一来,就势必有人“流血”,就势必有人疼痛难忍。还有一个问题,你认为应该“砍”掉的东西,恰恰被一些人认为这正好是他们家的祖传之宝,他们怎么会束手就擒、坐以待毙呢?他在《答司馬谏议书》中明确地写出了面对的境况:“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一个“汹汹然?形象地表现出了他前进的艰难,正如一个泰山极顶看日出,冰峰项上摘雪莲的勇士,甘苦酸辛难为外人言道。
司马兵法》的文化价值
作者:仝晰纲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兵法》  司马法》  《周礼》  文化价值  军赋  《汉书·刑法志》  军队  《左传》  春秋时期  大司马 
描述:弊、致禽以祀防。”二者所言,大致相似,都是指国君校阅军队的仪式。其二,关于出师、誓师。出师时要举行祭社、造庙仪式。《司马法·仁本》:“兴甲兵以讨不义,巡守省方,会诸侯,考不同。其有失命、乱常背德、逆天
关于《司马法》的几个问题
作者:田旭东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辑本  今本  军礼  汉书·艺文志  著录  黄以周  周礼  孙子  左传  先秦 
描述:合编,称《武经七书》,作为考试武臣和钻研军事的必读之书,《司马法》由此受到历代官方推重,一直流传至今。今本《司马法》仍为3卷5篇,与《隋志》所录一致。
司马谏议书
作者:王安石  来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谏议书  司马光  变法  大地主阶级  革新措施  士大夫  法家  注释  盘庚 
描述:任地方官期间,曾采取一些革新措施。宋仁宗嘉佑三年(1058年),他又给皇帝写了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