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2)
报纸(74)
学位论文(6)
会议论文(4)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82)
地方文献 (9)
地方风物 (4)
宗教集要 (2)
按年份分组
2014(37)
2004(5)
2000(6)
1999(4)
1996(4)
1994(2)
1991(4)
1990(3)
1987(5)
1985(3)
按来源分组
矿产与地质(1)
档案与建设(1)
文史杂志(1)
江南都市报(1)
中国地名(1)
考古(1)
新闻出版交流(1)
海洋石油(1)
中国矿山工程(1)
当代戏剧(1)
之谜-戏曲观念漫谈之二
作者:史雨泯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观念  传统戏曲  当代意识  人性  戏曲艺术  杜十娘    人物塑造  幸福生活  汤显祖 
描述:露出狰狞的
铜陵集团海外开发投巨资**诺里尔2004年镍产量将与2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矿山工程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铜陵集团海外开发投巨资**诺里尔2004年镍产量将与2
北海北部古尔非油田扭压构造的迹象
作者:H.Fossen 施兴中  来源:海洋石油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叠系  张性构造  断裂带  油田  侏罗系  上侏罗统  扭压  主断层  晚侏罗世  北海 
描述:于来自该区
天柱山之谜
作者:暂无 来源:新闻出版交流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柱山  王安石  “小乔初嫁了”  《文化苦旅》  东坡  历史魅力  李白  精神皈依  完全不知道  司马迁 
描述:天柱山之谜●李白苏东坡视天柱山为归宿●周瑜二乔姐妹生于此山●王安石想到天柱就羞愧●汉武帝封天柱山为南岳现在有很多文化人完全不知道天柱山的所在,这实在是不应该的。唐天宝七年,诗人李白只是在江上路过时
罍、铭文及其有关问题
作者:陈平  来源:考古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保  铭文  周王  西周金文  命辞  召公  周礼  纪要  考古  诸侯 
描述:相关问题》一文(以下分别简称为{纪要》、《简报》和《问题》)。笔者
千古之谜──孙权故乡在哪里?
作者:世仁  来源:中国地名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孙权  里?  富春江  故里  《三国志注》  《元和郡县图志》  南北朝  《太平寰宇记》  孙坚  富阳 
描述:千古之谜──孙权故乡在哪里?
两个李师师之谜
作者:王正义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师师  周邦彦  宋徽宗  王国维  《清真先生遗事》  北宋词  国学大师  三角恋  香港大学  晏几道 
描述:王先生在《清真先生遗事》一文中针对所谓周邦彦在床下偷见宋徽宗与李师师调情而作《少年游》这一传说,提出了三个疑点:一、宋徽宗当朝时(1101—1125年),周邦彦(1056—1121年)已是一位五六十岁的老人了,说他与李师师有幽情,还能在床下呆一晚上显然是不可能的.二、当时周邦彦官至卫尉正卿的高位,没有兼任“开封府监税”这种小官的道理,那么又怎么可能发生蔡京领会徽宗之意,罢黜了周邦彦的官职并驱逐出京师,使得李师师去相送呢?三、宋朝历史上没有《贵耳集》中提出的周邦彦的官职——大晟乐正.根据以上三个疑点,王国维先生认为,周邦彦与李师师之间不可能产生传说中的那些风流韵事.香港大学的罗忼烈先生赞同王国维的见解.他在《海洋文艺》上发表《谈李师师》一文,根据宋人谈论李师师的资料考证李师师的生平,认为:北宋词人张先最早提及李...
探寻镇江金山“登陆”之谜
作者:尤建菲  来源:档案与建设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镇江市  金山寺  景点建设  焦山 
描述:"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神话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水浒传》第111回"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是一段精彩手笔--"地分吴楚,江心内有两座山:一座唤做金山,一座唤做焦山.
神农架与楚宝“和氏璧”之谜
作者:周学森  来源:矿产与地质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和氏璧  神农架  月光石  湖北省地矿局  《太平寰宇记》  拉长石  韩非子  忠诚的人  春秋时期  武王 
描述:,而引发出一系列战争和赵国大臣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此璧后又归秦所获,秦始皇将其作为国玺。后经历代战乱和氏璧下落不明。和氏璧流落何处?它究竟属于什么玉石?产于何地?千百年来,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古今记载
古代采茶“喊山”之谜
作者:王郁风  来源:茶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晚报》  植物生长  周亮工  电视纪录片  嘉庆十三年  雍正十一年  日本北海道  欧阳修  园艺学  大鼓声 
描述:古代采茶“喊山”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