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原原种生产原种应是原种生产的主要途径
-
作者:陈玲 来源:种子世界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原种生产 原种繁殖 种子生产 原原种 育种者种子 育种家 生产方法 品种改良 生产途径 农业生产
-
描述:原种直接繁殖的种子。墨西哥规定原原种由育种家或品种改良者控制,是生产基础种(原种)的来源。意大利规定基础种由育种家或育种单位直接生产,也可
-
新安医学家徐春圃(一)
-
作者:黄辉 来源: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徐春圃 古今医统大全 一体堂宅仁医会 医学入门捷径六书 新安医学
-
描述:方面,一是以《内经》为宗,以病机为脉络,律古今医论,汇粹百家,对明中叶以前中医学理论文献进行了系统整理,开创性地编撰了现今被列为我国十大医学全书之首的《古今医统大全》;二是广召客居京师的46位名医,仿孔门"以文会友"之例,立会章条款22项,发起并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全国性医学学术团体和科技学术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在历史上起到了先驱作用,也是新安医学的第一次对外宣示,《徽州府志》称之为"鸿世之士"。学术上推重健脾保元,擅用方药治病,首创二十四治法,同时强调针药并用,多引古人之说推衍阐发养生保健学说。在其鸿篇巨著《古今医统大全》及《医学入门捷径六书》、《一体堂宅仁医会录》文献中,他擅于抓住了前人智慧的闪光点加以引申发挥,并结合实践赋予其新的内容和含义,议论纵横,多有创见,系统总结归纳了《内经》以降尤其金元以来的学术成就,在继承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理论体系。
-
改革给原(良)种场带来生机
-
作者:仝刚山 姜俊玲 来源:种子科技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良种场 运城地区 农业部门 多种经营 管理体系 山西省 改革 事业心 西南部 原种
-
描述:运城地区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是全省粮棉主要产区。所辖13个县(市)原(良)种场,由于过去管理体系的“大锅饭”,多数场连人员工资也发不了,一直是农业部门的沉重包袱。
-
徐春圃慎医养生说
-
作者:汪宝树 来源:科学养生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养生说 生活改善 养生保健 现代人 负面作用 滥用药 防病 康复 启示 医学家
-
描述:就医呢?不妨从徐春圃慎医养生说中加以借鉴,会有所启示的。
-
新安医学家徐春圃(二)
-
作者:黄辉 来源: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伤寒 养生 本草 治法 内经素问 学术成就 医药典籍 小儿 病机
-
描述:千金方》、王
-
新安医学家徐春圃(三)
-
作者:黄辉 来源: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安医学 脾胃虚弱 内经 医学入门 养生保健 六书 病机 元气 捷径 李东垣
-
描述:2《医学入门捷径六书》医药学发展到明代已到了鼎盛时期,尤其方书繁多,卷帙浩繁,徐春圃对此深有感触,他在《医学捷径六书.二十四方》序中曰:"方愈多而治愈舛何也?即一门一证,群方百种,益浩繁无约。四顾无
-
坚持“三圃制”繁育水稻原(良)种
-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农业科技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圃制 混合繁殖 繁育 良种 修正主义路线 原种圃 品种 种子数量 八字宪法 产量
-
描述:子工
-
兰馨馥郁秋霞圃 忆俞振飞大师1989年初夏在嘉定
-
作者:张炳元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剧折子戏 录像 嘉定 艺术大师 艺术精品 文化部 表演艺术 上海昆剧团 高龄
-
描述:俞振飞先生是海内外著名的京昆艺术大师。1989年,俞老已是87高龄,但仍精神矍铄,偶尔还登台表演,令人叹绝。为把俞老京昆表演艺术的经典用影像手段记录下来,以流芳百世,垂范后人,1988、1989年,文化部艺术司曾先后两次发文,要求上海做好俞振飞先生15出传统京昆折子戏的录音、录像工作。其中京剧折
-
论周亮工与张民表的交往:兼论《原圃集》和《塞庵诗》的结集
-
作者:孟晗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亮工 张民表 《原圃集》 《塞庵诗》 结集
-
描述:周亮工入仕之前,在开封受知于张民表,在张家做塾师长达八年。张民表殁后,周亮工抚其遗孤,搜其遗集,终生以师礼相敬。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在风云变幻的明清易代之际,尤显难能可贵。
-
春播“桃李”三千圃 换来红枣香满园:记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作者:孙继文 来源:科学中国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延安大学 生命科学 红枣 陕西省 陕北 遗传学 重点实验室 春播 桃李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描述:"佳县有红枣,寰中享大名。秋来群山醉,甜透塞上风。枣林满沟岔,繁枝耀丹星。家家携篮出,树树玛瑙红。长竿随风舞,笑语伴歌声……"一首陕北民谣唱活了一幅红枣农家乐图景。陕北自古出红枣,伴随着科技教育的日益进步,这一地区的红枣产业蒸蒸日上,其中包含有一位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