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6)
图书(4)
报纸(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0)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1)
2010(1)
2007(2)
2004(1)
2003(2)
2001(2)
1996(1)
1993(1)
1992(2)
1986(1)
按来源分组
印刷技术(4)
印刷工业出版社(3)
中国印刷(2)
清华大学出版社(1)
广东印刷(1)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1)
抚州日报(1)
图书馆学研究(1)
读者(原创版)(1)
农药市场信息(1)
祝贵刊全彩印刷贺辞趣填
作者:胡文权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居易  欧阳修  辞趣  全彩  王安石  印刷  苏轼  农药信息  古诗词  杨万里 
描述:顾旭东主编及诸编辑:值此虎年来临之际,特向贵刊表以初浅杂感,此乃贵刊丰富了我的农药知识,并使我从中了解到许多农药信息。所以花了一些心思,查阅了古诗词以填空的趣味方式来恭贺贵刊改为全彩版。可能对贵刊赞颂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深层次来叙述。借此抛砖引玉,以作对贵刊创刊23年来的颂扬。
印刷精英榜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印刷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印刷行业  王选  照排技术  范慕韩  印刷技术改造  王益  科技工作者  王仿子  何渭泉 
描述:印刷精英榜
美女读者与“丑男作家”
作者:李定国  来源:读者(原创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半农  读者  感召力  影像技术  女作家  汤显祖  出版物  文学作品  印刷  作者 
描述: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和印刷水平的提高,如今各种文学出版物都会附上作者的照片。男女文学青年纷纷将自己的靓照印在扉页上以展示其风采,于是涌现了不少美女作家和帅哥诗人。由于作品图文并"貌",便提高了文字
一条涉及雕版印刷的引文所引起的……
作者:丰雪  来源:图书馆学研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雕板印刷  十三年  引文  胡应麟  隋文帝  印刷术  三宝  方以智  原文  多种说法 
描述:关于雕板印刷术昉于何时的问题,历来有多种说法,本文不加分析。这里要说的是有关雕板起源问题的一条引文,由于历代许多引用者未加详考,引起了种种误会。现把有关情况简单介绍如下。隋费长房是一位佛教学者。北周废佛教后,佛教经籍散佚,他撰了一部《历代三宝记》,收录经律论二千余部。该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原
《王益印刷文集》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作者:张红  来源:印刷质量与标准化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印刷工业  出版座谈会  科学技术研究  出版印刷  中国印刷  出版社  论文集  总编  所长  出版界 
描述:本刊讯:由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王益印刷文集》出版座谈会于1993年4月15日在京召开。新闻出版署署长宋木文、副署长于永湛、署技术发展司司长高永清;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印刷工业出版社总编沈海
王益同志心系印刷六十载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广东印刷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益  印刷工业  印刷技术  评定工作  中国印刷业  印刷器材  文化宣传工作  装订联动线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最高荣誉 
描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未已。78岁高龄的王益同志在第四届“韬奋出版奖”评定工作中,亲临德州考察,为对评定工作负责,使这个出版发行界的最高荣誉和称号不掺入半点水分,王益同志全然不顾年事已高,在4天的考察里一路风尘仆仆不辞劳苦,反复认真细致询问、记录、查算、核实,他严以律己厚以待人的高风亮
书评·《不倦地追求——王益印刷文集》读后
作者:浦罗  来源:印刷技术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书评·《不倦地追求——王益印刷文集》读后
日本印刷学会推举王益为该会名誉会员
作者:暂无 来源:印刷技术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日本印刷学会推举王益为该会名誉会员
《不倦地追求—王益出版印刷发行文集续编》出版
作者:张佑如  来源:印刷技术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出版印刷  《续集》  王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文集  精神文明建设  出版事业  毛泽东思想  出版史研究 
描述:革命青春。王益同志在欢乐的气氛中向前来祝寿的友好赠送了刚刚出版的《王益出版印刷发行文集续编》一书。
清代后期上海地区印刷文化的输入与输出
作者:潘建国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输入与输出  印刷文化  上海地区  清代后期  古今典籍  雅俗文化  胡应麟  出版业  金陵  临安 
描述: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经籍会通四)载:“今海内书凡聚之地有四,燕市也,金陵也,闾阖也,临安也.”这说的虽然是明代的事情,但亦大致概括出了明清以降我国出版业分布的主要情形.书业坊肆,乃古今典籍的聚散地,雅俗文化的传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