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13)
报纸(314)
学位论文(34)
图书(32)
会议论文(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68)
红色文化 (13)
地方文献 (9)
非遗保护 (3)
宗教集要 (3)
才乡教育 (2)
文化溯源 (1)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230)
2013(45)
2012(36)
2011(48)
2010(88)
2002(9)
1999(13)
1998(12)
1985(10)
1984(24)
按来源分组
其它(56)
语文学刊(3)
人文杂志(1)
前进论坛(1)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
中国地名(1)
棋艺(象棋版)(1)
大众日报(1)
西江月(中旬)(1)
西江月(1)
论两淮盐官学术活动与扬州学派--以燠为例
作者:张小仲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两淮盐官  幕府  扬州学派 
描述:有清一代,以两淮盐运使为中心的文学活动丰富。扬州学派正是在这种良好的学术环境中产生发展起来。本文试以燠为例,考察两淮盐官学术活动对扬州学派的推动作用。
论两淮盐官学术活动与扬州学派:以燠为例
作者:张小仲  来源:西江月(中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两淮盐官  幕府  扬州学派 
描述:有清一代,以两淮盐运使为中心的文学活动丰富。扬州学派正是在这种良好的学术环境中产生发展起来。本文试以燠为例,考察两淮盐官学术活动对扬州学派的推动作用。
长寿天王——
作者:庞小予 步惊云  来源:棋艺(象棋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松  棋坛  五虎上将  广州  旧民主主义  黄花岗起义  20年代  革命党人  资产阶级  革命领袖 
描述:至20年代,溪峡亦受棋坛的瞩目,乃因崛起了“溪峡三”,特别是辉又被南国棋界尊为棋坛“四大天王”之一。
生一枕梦黄粱
作者:周佩林  来源:中国地名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枕中记》    《牡丹亭》  沈既济  人生的无限  清河崔氏  河北省邯郸市  元好问  邯郸县  汤显祖 
描述:生一枕梦黄粱周佩林黄粱梦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北郊10公里处。原由三个相连的村子合并而成。村北原称二十里铺,中部为五化堡,村南“吕仙祠”一带称黄粱梦。该村名在历史上,三个村名同时使用,也互相取代
《邯郸记》生形象新论
作者:董晔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邯郸记》  《邯郸记》      情欲论  情欲论 
描述:学界对《邯郸记》中的卢生形象多有论及,但研究者大多将其定位于一个"恶"者,此论失之偏颇,有将问题简单化之嫌。若以新的视角——"情欲论"加以观照,就会发现生形象善恶兼具,其复杂性恰恰折射出当时社会
“是”和“不是”:西安·哥德曼悲剧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作者:刘芳  来源: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悲剧辩证法  应是  所是  悲剧  希望  历史  结构  政治  方法 
描述:论。作为一个悲剧辩证法家,尽管"不是"常常萦绕心中,但是,哥德曼总是坚持说"是",努力实现"应是和所是、悲剧和希望、历史和结构、政治和方法"的辩证统一。
《红楼梦》所承有新
作者:李汉秋  来源:前进论坛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冯小青  《牡丹亭》  明末清初  林黛玉  《金瓶梅》  “太虚幻境”  人物形象  詹詹外史  出色人物 
描述:《红楼梦》所承有新李汉秋任何一部“石破天惊”的杰作,都不可能凭空而出,总是由一定民族文化滋养而形成的。只不过有一些滋养不露痕迹,有一些滋养则有迹可寻。滋养过《红楼梦》的文学作品,有《牡丹亭
“燕语明如剪”我
作者:李浩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元明清戏曲  《牡丹亭》  呖呖  《惊梦》  羽翅  燕子  语言描绘  写形  感物 
描述:的剪子一样。此句写形态与下句
调查研究如何出“奇
作者:徐松竹  来源:办公室业务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调研工作  社会主义  公共食堂  《游褒禅山记》  深入调查  调研报告  调查研究工作  湖南省  指导意义 
描述:“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愈奇。”宋代政治家和文学大师王安石在游褒禅山时,因缺乏深入观察的决心,中途折返,未及亲睹深处佳景,追悔莫及,在《游褒禅山记》中发出如此感叹。王安石的这一议论,颇富哲理
辛弃疾〔破阵子〕词我
作者:沈义芙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辛弃疾  陈亮  回吹  鹅湖  硬语盘空  西窗  方位词  吹角  晏殊  硕人 
描述:句是对梦境的追忆。可是梦醒的情景极不真实,此时辛弃疾身居湖山(铅山鹅湖),哪来的“吹角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