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6)
报纸(26)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9)
地方文献 (3)
地方风物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10)
2013(4)
2010(7)
2009(3)
2008(5)
2007(2)
2006(2)
2002(3)
1995(1)
1987(1)
按来源分组
国际木业(3)
扬州晚报(2)
南方日报(2)
新疆人民出版社(2)
中国文化报(1)
兰州晚报(1)
党的生活(云南)(1)
新闻与写作杂志(1)
文学遗产(1)
云南日报(1)
虞集与元代南方道教的相互影响
作者:姬沈育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教  南方  相互影响  元代  虞集  文人士大夫  兼容并蓄  社会思潮  互相作用  全真道 
描述:虞集与元代南方道教的相互影响
美国南方黄松出口商获得SFI认证
作者:红枫  来源:国际木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松  南方  认证  出口  美国  阿拉巴马州  可持续林业  年产量 
描述:美国:麦克沙恩(McShan)木材公司是以阿拉巴马州为总部的南方黄松制材厂,该厂已经取得了可持续林业倡议(SFI)的产销监管链认证。麦克沙恩公司对南方黄松进行粗刨加工,年产量为2800万板英尺
加拿大南方黄松结构锯材订单量和出货量锐减
作者:涵虚  来源:国际木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加拿大  加拿大  松结构  松结构  订单  订单  锯材  锯材  南方  南方  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  平均值  平均值  星期  星期 
描述:加拿大:根据Forest2Market的统计数据,今年的2月底和3月初,加拿大南方黄松结构锯材订单量和出货量锐减,价格大幅上升。3月份第一个星期的订货量比近几个星期的平均值低38%,比前一个星期低
打造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南方之强”:访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尹烃娟  来源:新闻与写作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闻传播教育  厦门大学  学院  清教  院长  南方  中国  新闻工作 
描述:我热爱新闻工作。学新闻,干新闻,现在又教新闻;并希望自己十几年的记者生涯,十几年在国台办的实践历练及在工作中广泛结识的两岸新闻界的朋友,转化为厦大新闻传播学院办出特色的资源。——张铭清
李纪恒:为再创南方丝绸之路的辉煌而努力
作者:暂无 来源:党的生活(云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方丝绸之路  再创  友好合作  云南省  尼泊尔  茶马古道  区位优势  互利共赢 
描述:、旅游、航空等领域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造福两国人民。
南方的雨和北方的雨
作者:暂无 来源: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方的雨和北方的雨》  散文  王英琦  文学 
描述:南方的雨,下得缠绵、温柔、纤细、持久;北方的雨,下得豪爽、酣畅、粗犷、干脆。南方的雨,像南方少女的爱,羞羞答答,多情、含蓄;北方的雨,像北方小伙的情,炽烈如焰,热情、奔放。南方的雨,使人想起洞萧牧歌
展览·活动
作者:暂无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展览  湖北省博物馆  中国文化  《牡丹亭》  颁奖典礼  文化中心  丝绸之路 
描述:中国文化风席卷英伦英国近日报道,中国文化艺术创作2008年将冲出世界,向全球展示其音乐、舞蹈和视觉艺术的丰富创意。这股文化潮流率先吹到英国,将于2月7日鼠年初一在全英国举办《现今中国》(ChinaNow)的中国文化艺术
石油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发现和利用
作者:张行  来源:丝绸之路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石油井  丝绸之路  《水经注》  西北地区  准噶尔盆地西南缘  开发利用  地理志  《本草纲目拾遗》  《太平寰宇记》  生牛皮 
描述:石油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发现和利用张行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石油”一名即由北宋科学家沈括命名,而早在汉代,先民们已知道了石油。当时出产石油的地区,首推我国西部,有的今天仍然是著名产油区
中印关系应是竞合
作者:钱平  来源:经理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印关系  中印关系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竞合  竞合  经济需要  经济需要  利益诉求  利益诉求  高速增长  高速增长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主流报纸  主流报纸 
描述:么?”之类的讨论。
橘化枳的启示——管窥当代中国画
作者:张健伟  来源:国画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故事  周礼  变化  现象  当代中国  南方  国画  必然 
描述:会导致事物不同程度的变化。由此,使我们联想到由于中国画在当代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迁,所以,中国画也不同程度地、有形无形地进行着现代嬗变。如果对这种嬗变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不甚清晰,缺乏足够的认识,那么,当代中国画画家的追求和探索就会陷入盲目,就会失去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