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94)
报纸(80)
会议论文(9)
学位论文(9)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38)
宗教集要 (21)
地方文献 (14)
非遗保护 (9)
地方风物 (8)
红色文化 (3)
按年份分组
2014(40)
2010(23)
2009(16)
2007(12)
2004(8)
2000(5)
1998(10)
1996(12)
1995(13)
1994(13)
按来源分组
其它(21)
历史研究(3)
抚州师专学报(2)
深圳晚报(1)
孔子研究(1)
检察风云(1)
辽宁中医杂志(1)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
档案管理(1)
档案学研究(1)
质疑“千文
作者:胡明想  来源:档案学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千文  千丈  隆平集  能改斋漫录  千字文 
描述:本文认为“千文”的内容是丰富的 ,并非仅是依千字文排列档案 ,其主要内容是防盗与追究丢失文件人员的责任 ,以千字文立号仅是“千文”一小方面的内容。还论述了以“千文”否定“千丈
宋代地方库的设立及其管理制度:庆元档案再探
作者:王金玉  来源:档案管理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档案工作制度  管理制度  档案史  欧阳修  文书立卷  庆元条法事类  陆九渊  立卷制度  转运司 
描述:宋代地方库的设立及其管理制度──庆元档案再探王金玉宋代档案工作的发展不仅表现在金耀门文书库和六部库的建设上,而且在地方库的设置及管理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宋代的档案对州县
“立善于天下”:王安石伦理思想探析
作者:刘文波 刘浩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伦理  伦理 
描述:是,到了宋代,特别是王安石变法时期,这种情形有所改变,即王安石试图以某种制度/法度来改变政治陋习和社会固有伦理观念,以其特有的政治治理观念重新诠释了与伦理的关系,并付诸实践。
“礼”“”并举——李觏治国方略再探
作者:陈大勇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治国方略  治国方略         
描述:治国方略是李觏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 ,社会规范又是治国方略中的核心内容。在李觏的治国方略中 ,“礼”“”是两个基本范畴 ,而李觏关于“礼”“”的理论与现代社会综合治理中的软规范和硬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
宋代“千支架”辨析
作者:王金玉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隆平集》  千字文  档案形成  档案管理方法  庆元条法事类  档案工作  《宋会要》  文书  历史地位 
描述: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的表现。宋人周湛创立的“千文”是经朝廷在全国推广的档案管理方法。对其进行深入发掘和研究,以提高中国档案学在世界档案史上的地位,颇具现实意义。
沈凤运用养阴验案4则
作者:赖明生 刘涛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养阴  高血压病  糖尿病  支气管扩张症  干燥综合征  中医药疗法  沈凤 
描述:从沈凤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支气管扩张症、干燥综合征4个方面介绍了他对该运用的经验。
鼓、悬锣及其它
作者:沈永昌  来源:检察风云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登闻鼓  人民当家作主  刘衡  社会进步  微服私访  行业不正之风  客观规律  人民群众  群众举报  声能 
描述:也许声能传情,声能助威,喜庆之时,人们免不了敲锣打鼓。古时,击鼓行军,击鼓报更。后来,封建官吏们的衙门之内,也起了大鼓,名曰:“登闻鼓”。唐宋明清之时,上至天朝,下至县衙,皆有大鼓架在公堂之外
李觏的礼法观
作者:朱人求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一本于礼  一本于礼  一致于  一致于 
描述:于农"、"刑罚世轻世重"等法律思想。李觏的"一本于礼"、"一致于"和"礼法互等"观把我国礼法合流的思想向前推进了一步。
虎座鸟鼓辨正
作者:武家璧  来源:考古与文物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关于《考工记》  楚墓  曾侯乙墓  图腾  文化现象  出土文物  乐器  中国古代  《周礼正义》  《说文》 
描述:虎座鸟鼓辨正
人生何处不可休
作者:羽清雪  来源:发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人生  目的地  风雨  黄州  王安石  游览  历史悠久  放下   
描述: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曾写过这么一桩事:当年他寓居喜佑寺时去游览松风亭,一路行来疲乏不堪,望望目的地还远远地在前面,他感到累得要命,心想,什么时候才到啊?忽而一转念,想道: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