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192)
期刊文章(1081)
图书(26)
会议论文(14)
学位论文(1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297)
才乡教育 (10)
地方文献 (10)
红色文化 (5)
宗教集要 (2)
文化溯源 (2)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180)
2011(177)
2007(87)
2006(44)
2004(28)
2002(20)
1997(50)
1995(47)
1993(27)
1983(21)
按来源分组
京华时报(7)
经济日报(4)
北京青年报(3)
商丘日报(3)
求索(1)
语文教学与研究(1)
贵州社会科学(1)
新闻知识(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
城市开发(1)
:履行社会责任应是“团队行为”
作者:刘纯  来源:城市开发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责任  房地产市场  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  中长期  竞争  “团队行为” 
描述:“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进入完全竞争的时代,要想在竞争中长期生存并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团队,发挥企业文化的灵魂作用,使全体员工达成共识,拧成一团,用优良的产品和服务回馈社会,才算是真正做到了承担社会责任。”
情与“天理”
作者:施祖毓  来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童心说  “情”  《中庸》  宋明理学  “中庸”  《牡丹亭》  学术思想  “致中和”  老实疙瘩 
描述:情与“天理”
“传人”今犹在
作者:   来源:新闻知识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江晚景》  传人  王安石  作品  多行不义必自毙  依靠自己  负面影响  杂文作者  道德和法律  陕西彬县 
描述: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王安石赞他“画史纷纷何足数,惠晚出吾最许。”黄庭
浅论宋代的“陶”现象
作者:吴惠娟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陶渊明    苏拭  士大夫  辛弃疾  陆九渊  苏轼  五斗米  杜甫  东坡 
描述:一千五百多年来,历史投有掩没诗人陶渊明的光辉。人们的讴歌,从推祟他韵隐逸到他的诗文然后又论及他的人格精神,使陶渊明成了不朽的存在。而这在最最推崇陶渊明的宋代,成为一个非常值得注意和研究的文化现象。
谈苏轼《惠春江晚景》
作者:丁长和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江  王安石  苏轼  河豚  芦芽  桃花  水暖  先知  诗僧  画面 
描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宋初的诗僧与画家。《图画见闻志》卷四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渚、萧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也.”很为王安石、苏轼等人
论王安石晚期思想并非
作者:李春桃  来源:求索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 
描述:论王安石晚期思想并非佛@李春桃$复旦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上海200433~~~~~~
二程的儒重道思想
作者:卢广森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重道  程颐  王安石  三纲五常  北宋王朝  儒家  求贤  三代之治  思想统治  司马光 
描述:程颢、程颐两兄弟,是我国北宋时期唯心主义的哲学家和地主阶级的政治家。他们在建立理学体系的过程中,提出儒重道,试图从理或天理的高度,论证封建主义制度,伦理道德的“永恒性”和“合理性”,对北宋
晋军“卒之阵”释义
作者:陈建樑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法》  《左传》  《春秋左传注》  《周礼正义》  “两”  《周礼》  中国军事史  军赋  孔颖达  军事制度 
描述:晋军“卒之阵”释义陈建樑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春秋战国,固然为战乱纷仍、诸侯力征的年代,可是从战争发展的模式看来,春秋与战国的战争方式实际上是有差别的,除战后规模越加庞大以外,其最大的不同,当是步兵
“三株”名牌 思“三株”奇迹
作者:胡凤茹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株公司  三株口服液  管理体制  吴炳新  消费者  人生价值  彼得·德鲁克  生态制剂  高科技产品  民营企业 
描述:“三株”名牌思“三株”奇迹本刊记者胡凤茹1994年3月,首批三株口服液在北京、天津、石家庄、大连、沈阳等城市上市销售,立即抢购一空。当年12月,三株口服液即在华北、华东、东北等地区成为医药系统
小景及其文人画观念
作者:任军伟  来源:美苑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人画观  文人士大夫  苏东坡  绘画  北宋  故宫博物院  作品  墨竹  宣和  王安石 
描述:小景作为古代绘画的画科之一,因为画家人数和绘画数量都比较少的缘故,被附入《宣和画谱》十门之末的墨竹门之后。虽然是附录性质,却表明了这一画科在北宋的地位。推究小景的来历,在宋人的心目当中,与惠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