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为何不能圆:试从《半生》与《啼笑因缘》里顾曼桢和沈凤喜
作者:王慧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命运  命运  悲剧  悲剧  出路  出路 
描述:即如风,来也是,去也是。已得是,未得亦是。曼桢与凤喜都没能把握住属于自己的,终究只能成为一段过去,一段回忆。但是她们所体现出来的不同命运为何会走向同一种结局,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我的与武
作者:王英琦  来源:中华散文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九华山  中华散文  杨式太极拳  宗教信仰  教授  人生感悟  和尚  作家  王英琦 
描述:教导和尚当和尚号称女巫作家的福建女散文家陈慧瑛曾为我看过手相,惊呼道:呀,王英琦,你这家伙有禅趣。接着,又看出三条:一,你太执著、太极致、太追求完美;二,你大难不死,想死也死不掉;三,你将来三
雪窦寺与蒋介石一家的“
作者:王舜祁  来源:民国春秋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蒋介石  民国时期  溪口    日本曹洞宗  声名大噪  《心经》  佛教协会  天台宗  住持 
描述:在蒋介石的家乡浙江奉化溪口西北的雪窦山上有一座著名古刹,名曰雪窦资圣禅寺,简称雪窦寺。因宋代仁宗皇帝梦游雪窦山,理宗皇帝御书“应梦名山”而声名大噪,南宋时被定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民国时期,蒋介石一家信佛,与雪窦寺结下了不解之缘,
北宋诗风形成的禅因
作者:王树海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以才学为诗”  “公案”  北宋  苏轼  以文字为诗  王安石  诗风  禅宗  南宗禅  诗歌创作 
描述:均可从如上三方面得到体现。然而,宋诗风格的形成得益于禅,亦受病于禅,北宋禅家那种“不明根本,专尚语言,以图口舌”的禅病,也使得宋诗因对语言形式的过分纠缠而自病、病人。
王安石的以禅入词
作者:刘洋  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描述:王安石现存的词作不多,但绝大多数都与禅有关.本文旨在分析王安石词作中的禅意和理,并进一步探讨王安石以禅入词在词史上的意义.
心中有
作者:星云  来源:大众文艺:上半月(快活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禅师  文学家    金山寺  打坐 
描述: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和金山寺的印了元禅师是方外之交,两人经常在一起谈经论道、打坐参禅。 一天,苏东坡和印禅师一起打坐。一炷香坐下来,苏东坡觉得身心舒畅,于是问印禅师说:“禅师,你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
澳门之
作者:龚刚  来源:散文(海外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澳门  许地山  汤显祖  钱钟书  土生葡人  历史文化名人  葡萄牙人  中华文明  牡丹亭  海洋文明 
描述:澳门曾经长期脱离祖国的怀抱,但中华文明的一脉心香却不绝如缕地氤氲在这方曾被视为化外之域的滨海小城。四百年来,不少历史文化名人或寓居澳门,
苏东坡与
作者:吴言生  来源:经典阅读·中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长江北岸  金山寺  任职 
描述:苏东坡在长江北岸的瓜洲任职时,与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印禅师时常过往。
苏东坡给印祝寿
作者:暂无 来源:新课程(简明作文)(中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祝寿  “唐宋八大家”  趣闻轶事  金山寺  禅师 
描述: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印则是一位擅长诗词的僧人,两人因为共同的爱好成为志趣相投的好友,过往甚密而产生许多趣闻轶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据说有一天,苏东坡去金山寺给老友印禅师祝寿,席间,即兴为
九华山的理与诗情
作者:郑国铨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九华山  九华街  金乔觉    九子山  大雄宝殿  王阳明  地藏  王安石  刘禹锡 
描述:九华山的理与诗情郑国铨"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从九华山山麓出发,汽车在朦胧的青山绿水中穿行,沿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就可直达九华街。一、佛国山城九华街九华山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如果说九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