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不列《春秋》于学官"释疑
-
作者:周淑萍 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春秋> 经术 灾异 法治
-
描述:,更不能把北宋的灭亡归罪于王安石废<春秋>.
-
从周与秦之礼法看中国传统“法治”,看中国传统社会礼法之“治”
-
作者:赵薇 来源:商业文化(学术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法家 秦始皇 法治 法治主义
-
描述:,是律,亦是礼,是德,是一个包罗甚广的综合,笔者回顾西周始至秦始皇时期法的发展历程,试论述中国传统特色的"法治"。
-
法制教育应是第一位的教育
-
作者:张维平 来源:平安校园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法治 法治
-
描述:这是轻视法制教育的表现,必然降低法制教育的作用,不利于培养现代法治社会所需要的公民。
-
试论王安石的内圣外王之道
-
作者:杨世利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治 法治 内圣外王 《周礼》
-
描述:本文认为王安石变法既强调变风俗、以儒家经术培养、选拔人才,又强调立法度、治国平天下,走的是内圣外王之路。内圣外王的实质是把儒家的意识形态与法家的专制政体结合起来,而这二者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这就预示了变法最终失败的命运。
-
浅谈李浩培的宪政思想
-
作者:林琳 来源: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宪政 法治 权利 行政 司法
-
描述:本文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中国当代著名法学家李浩培先生的生平与著述,并从他的有关著作中总结出他关于宪政的一些思想和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他宪政思想的来源及特点。
-
安全不应是"亡羊补牢"
-
作者:黎石秋 来源:企业标准化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责任感 防范能力 事故隐患 法治 安全生产 思想观念
-
描述: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古往今来,治国兴邦,安全是关键。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国务院日前出台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对严格安全生产市场准入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观念决定出路,全面落实党和政府的这一重大部署,开创新时期安全工作新局面,关键是树立科学的安全观。
-
王安石论人治与法治
-
作者:暂无 来源:行政法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王安石论人治与法治
-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法治社会
-
作者:黄朴 来源:法治与社会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法治社会 空想社会主义者 《周礼》 各尽所能 和谐相处 人类社会 柏拉图
-
描述:《周礼》云:“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柏拉图认为“公正即和谐”,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提出“和谐制度”……显见,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是远古还是现代,构建一个富足祥和,人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充满活力的社会,始终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梦想。
-
孔子反对铸刑鼎就是反对成文法吗?
-
作者:俞荣根 来源:政治与法律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成文法 孔子 反对 地主阶级 法治 左传 周礼 悬法 考察 证明
-
描述:人们常用孔子反对晋铸刑鼎的事证明孔子反对成文法,反对“法治”。诚然,孔子在晋铸刑鼎后说过“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和“民在鼎矣,何以尊贵”的话,但对他讥铸刑鼎一事应当作历史的考察和具体的分析。如,《周礼
-
三味书摘
-
作者:暂无 来源:文学少年(中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境界 杨柳依依 治国之道 无为而治 德治 二十四诗品 王安石 苏轼 相忘 法治
-
描述: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天运》“解引”此句言治国之道。大凡治理天下,法治不如德治,德治不如不治(无为而治)。国政如此,人情亦然:两情若是久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