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几令《西厢》减价”主题因素管窥
-
作者:葛丽英 来源: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主题 主题
-
描述:从创作主题看 ,《牡丹亭》“至情”的主题不仅是作者“以情代理”哲学思想的艺术体现 ,更代表了社会发展进步及审美群体的客观要求。它的出现反映了同时代人在封建桎梏中渴求人性解放的呼声 ,也迎合了时代
-
《牡丹亭》《红楼梦》“至情”主题之异同
-
作者:刘松来 方立娟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红楼梦》 《红楼梦》 至情 至情 主题 主题 异同 异同
-
描述:这是二者的共同之处。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梦之悲喜———"至情"主题不同的色彩基调;梦之阴阳虚实———"至情"主题不同的心理与哲学意蕴;梦之归路———"至情"主题不同的人生归宿。
-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戏剧主题对比
-
作者:张晓冬 徐朝友 来源:巢湖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戏剧 莎士比亚戏剧 汤显祖戏剧 汤显祖戏剧 主题 主题 对比 对比
-
描述: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
女权精神的突显:《牡丹亭》、《西厢记》主题比较谈
-
作者:高敏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主题 主题 比较 比较
-
描述:在谈到《西厢记》和《牡丹亭》的思想性的时候,比较公认的看法是《西厢记》是以情反礼,《牡丹亭》是以情反理。而我认为《牡丹亭》的主题是赞扬女性热爱自然、热爱生命、追求自由爱情的斗争精神,从而表达对女性
-
人欲的赞歌——对《牡丹亭》主题的再认识
-
作者:孙书磊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 生理欲望 《牡丹亭》 主题 汤显祖 爱情 性欲
-
描述:人欲的赞歌──对《牡丹亭》主题的再认识孙书磊一《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品,主人公杜丽娘慕色而亡、死而复生的“至情”,无疑给人以最激动的感受,关于俞二娘、商小伶、冯小青等传说的记载,就足以
-
《泊船瓜洲》主题新解
-
作者:徐如松 马桂英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政治抱负 大地主阶级 泊船 主题 宰相 司马光 政治局面 变法 政治家
-
描述:改变腐败的政治局面,王安石为相,推行变法。但由于新法损害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因而遭到了司马光为首的大地主阶级的反对,最后宋神宗动摇了,免去了王安石宰相职务,变法遂告失败。
-
浅谈南唐两宋词的“闲愁”主题
-
作者:张众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冯延巳 宋词 南唐 闲愁词 浣溪沙 伤春 辛弃疾 主题 李清照 晏殊
-
描述:草,满城风
-
是“要有志”,还是“尽吾志”——《游褒禅山记》主题质疑
-
作者:杨廷珺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主题 锐意改革 预习提示 古文观止 思考 全文 教参 作者
-
描述:不同的看法,窃以为《游褒禅山记》虽然写有“学者”字样,但表达的其实是王安石在其后百折不挠地推行新法、锐意改革的决心。与其说全文着重强调的是“要有志”的观点,倒不如说全文处处体现了
-
青海经济的主题应是发展与稳定——为《青海社会科学》创刊十周
-
作者:卞耀武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海经济 青海社会 发展与稳定 主题 各民族 经济稳定 各族人民 经济发展速度 发展和稳定 开发资源
-
描述:兴的一个颇为活跃的因素。在众多的议题中,各有所重,各抒己见,但我认为青海经济的基本题目应该是发展和稳定。
-
论《邯郸记》的道教故事题材和社会批判主题
-
作者:徐翠先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社会批判 社会批判 道教思想 道教思想 黄粱梦 黄粱梦 题材 题材 邯郸 邯郸 故事 故事 宗教批判 宗教批判 枕中记 枕中记 主题 主题
-
描述: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