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
报纸(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4)
按年份分组
2014(2)
2013(1)
2011(1)
2003(1)
1999(1)
1998(1)
1997(1)
1989(2)
1986(1)
1982(1)
按来源分组
陕西日报(2)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
岩土工程学报(1)
文博(1)
艺苑(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
故宫博物院院刊(1)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1)
地质论评(1)
地震(1)
水压致裂法的改进与应用
作者:李自强 刘建中 曹新玲 陈家庚  来源:地震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水压致裂法  剪切破裂面  水平地应力  主应力  无震蠕动  地应力测量  大地震  压裂  张破裂  张性破裂 
描述: 水压致裂法测应力方法比较简单,又不需要弹性模量、抗张强度等岩石力学参数以及精密的电子传感仪器,故能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钻孔内任意深度的现场地应力测量。即使在不利的条件下,如富含水或高应力状态的区域、多孔隙或破裂岩石区域等,此法亦能适用。它测定的一般是几米长度范围内的平均应力,很少
张性结构面的力学性质与主应力关系解析
作者:武红岭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性结构面  应力  应变  伸展角域 
描述:张性构造区域出现。
应用Weibull理论估算水压致裂测试的原地最大水平主应力
作者:K shin 郭启良  来源: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Weibull理论  估算  水压致裂  水平主应力  材料张性  圆盘试验  抗张强度  地应力测量 
描述:应用Weibull理论估算水压致裂测试的原地最大水平主应力
明·徐霖《菊石野兔图》
作者:卫嘉  来源: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武宗  十七年  嘉靖  三十年  故宫博物院  菊石  江苏苏州  野兔  二十年  南京 
描述:1520年1月),武宗南巡至南京,曾先后两次亲临其家,在他的快园中垂钓相乐。因钓得一条金鱼,宦官出高价争相购买,武宗大笑,因而失足落水,其园中宸幸堂、浴龙池即因此得名,以纪其事。②徐霖常伴武宗左右,“进词曲之技”,又
启功《草书王安石诗》赏析
作者:紫姹  来源: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史研究  重要地位  北京市  教育家  董其昌  王安石诗  元白  法家  文物  成就 
描述:格儒雅而又嫻熟。冷艷而又端麗,文采而又風流。在當代書壇上享有重要地位。
胡慥《仿董巨山水》及其生平与作品的考察
作者:公望  来源:艺苑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陵画派  周亮工  人物画  题画诗  南京博物院  作品  龚贤  上海博物馆  《洛神赋图》  山水画 
描述:胡慥《仿董巨山水》及其生平与作品的考察
矰矢、恒矢、绕缴--兼与何驽先生商榷
作者:陈春慧  来源:文博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绕线轴  曾侯乙墓  《周礼》  东周墓  考古发掘  《周礼正义》  发掘报告  汉画像砖  文物  山东长岛 
描述:”《淮南子·说山训》高注:“矰,弋射短矢.缴,大纶.”《史记·留侯世家》索引引马融注“缴系短矢谓之矰.”缴怎样系于矢呢?考古发掘中有一种矢,箭铤上有钮孔,应为系缴所用,该种矢就是矰矢(图一,1).宋
室内岩石水压致裂三试验研究
作者:吴景浓  来源:岩土工程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水压致裂  试验  孔隙压力  岩石  张性破裂  饱水  破裂模式  裂面  水库地震  岩体 
描述:本文介绍一种室内岩石水压致裂三试验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新丰江水库区花岗结构的构造岩烘干的和饱和的试件进行试验,得到三受力条件下水压致裂的强度、变形特性及其破裂模式。并对水库地震的诱发机制作了初步
脆性岩石广义多应变能强度准则及试验验证
作者:黄书岭 冯夏庭 张传庆  来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脆性岩石  广义多应变能强度准则  张性微裂缝控制型破坏  摩擦滑移控制型破坏  复合控制型破坏  试验数据 
描述:要表现为两者复合控制型脆延破坏。在分析脆性岩石强度的静水压力、中间主应力、最小主应力以及应力Lode角等4种效应的基础上,提出子午面上与Mohr-Coulomb准则包络线自然衔接的广义双曲线型破坏
吴宏、冯仙湜等八家合作《冈陵祝寿图》试析(兼论“武林画派
作者:黄涌泉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造型艺术研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陵画派  冈陵  武林  画家  图绘  试析  龚贤  秦祖永  韩昂  水口 
描述:,绢本,设色,纵226.9厘米,横98.5厘米.全图布局缜密,冈峰层叠,以略带斧劈皴为主,近似蓝瑛自称的所谓“仿李希古”的笔法.瀑布流泉,生动有致.溪桥上山腰中有几位点景人物,神态悠闲.矫松苍健,笔力雄伟,尤近“武林画派”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