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中华文化的和谐与包容
作者:梁文道  来源:名人传记(上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  中华文化  孔子  和谐  包容  中国文化  白鹿洞书院  陆象山  朱熹  传统 
描述:我们今天讲儒家,讲中华文化,有时觉得好像不够包容,但以我的理解,儒家本来不一定是这个样子的。也许很多人会把今天中国文化的很多问题都归结于传统,在我们把孔子叫孔老二的年代,一切的错都是孔子的错
用服装再现中华文化的辉煌——大型歌剧《图兰朵》剧装制作花絮
作者:周啸风 黄新炎 张攀  来源:江苏纺织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图兰朵  中华文化  苏州市  服装设计师  张艺谋  歌剧  《牡丹亭》  《三国演义》  公主  中国传统服装 
描述: 轰动一时的“极品”歌剧《图兰朵》终于亮相了。虽然它的高成本、大制作引来了众多褒贬不一的评价,但《图兰朵》的大气势、大手笔确实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剧中美仑美奂的演出服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当中离不开苏州市剧装戏具厂师
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柱石——论邓小平理论对中华文化的承传
作者:宁新昌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是  应是  实践  性理  理性 
描述:重视“性理”,而忽视理性的缺陷
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中华文化传统教育
作者:邱丽宏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教学  情感教育  亲情教育  爱国主义  培养学生  爱国忧民  引导学生  劳动人民  南宋诗人  王安石 
描述: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1.1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书中自有黄金屋 贤文字中财道生
作者:周涧  来源:公关世界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万历年间  为人处世  增广  牡丹亭  民间  流传  韵文  表述  书名 
描述: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
初次拼接的华人戏剧风景:’96京华品剧录
作者:吴戈  来源: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表演  学术研讨会  中国大陆  《牡丹亭》  华人  观众  艺术家  中华文化  女兵  承传与发展 
描述:,可调迅速而广泛.但戏剧文化,尤其是话剧文化的交流,却十分缓慢而有限.一些有识之士对这种情形的焦灼,便化作了一种奔走呼号与切实努力,更催生了“’96中国戏剧交流暨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的扉页上开宗明义地写过:“近十年
《中国茶文化·导言》
作者:陈香白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  苏东坡  观照  审美主体  罗汝芳  中国文化  导言  百姓日用  叶氏  中华文化 
描述:层面; 茶里乾坤:排列组合成茶叶之路,体现中华文化的强劲对外辐射力。
试论古代咏史诗
作者:李士龙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史诗  《咏史》诗  爱国主义教育  艺术价值  李商隐  中国古典诗歌  中华文化  王安石变法  商鞅变法  历史观 
描述:试论古代咏史诗李士龙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由作者直接歌咏历史题材,以寄寓思想感情,表达议论见解的一种类别。比起其他诗歌来,咏史诗反映的历史题材,更具有特征和概括力以及某种历史的典型性,因而也更易启发人们认识社会历史,从中获取教益;比起一般历史教科书和...
宋代赣文化的辉煌及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作者:周绍森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赣文化  中国文化  江西经济  两宋时期  欧阳修  中华文化  王安石  哲学思想  宗教文化  中国人口史 
描述:宋代赣文化的辉煌及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古代中州民俗文化简说
作者:周健明 黄保信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俗文化  地理志  民俗活动  《史记》  《方舆胜览》  中州地区  《周礼》  身心健康  中华文化  道德性命之学 
描述:民俗,亦称“民风”、“风俗”、“习俗”或“习尚”等,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是一个民族共同的人生观而化成的一种具体行为,并久相因袭而形成的生活习惯。民俗有其相同性,亦有其特殊性(地方性